《忆秦娥 娄山关》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习阅读词的方法,理解词的格式。
2. 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 把握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激情诵《忆秦娥 娄山关》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习阅读词的方法,理解词的格式。
2. 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 把握诗词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激情诵读、圈点批注、讨论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的书法作品。大约书于 1962 年《忆秦娥 娄山关》,被人们视为毛泽东行草书法中的精品。在毛泽东所有气势磅礴的书作中,此卷手迹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毅取胜。
二、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指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显示了博大的胸襟、 豪迈的气魄、 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发奋。
三、简介写作背景
1935 年 1 月 29 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 2 月 25 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获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成功。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成功的喜悦和眼前壮美的风光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 娄山关》。“忆秦娥”是词牌名,“娄山关"是题目。
四、作品欣赏
1. 齐读全诗,配沉郁顿挫雄浑的音乐,初步感知这首词的意境。
2. 赏析词的上阕。
(1) 概括上阕内容:描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2) 赏析角度:
①行军的自然环境:西风、雁鸣、白霜、淡月——清寂苍凉。
请学生把这些富有云贵高原特色的景物用描绘性的语言连缀起来,要能表达凛肃、静冷的气氛。
②红军出征的情形:马蹄声、喇叭声——刚毅悲壮。
请学生品味“碎”“咽"二字的表达效果。
“碎”:“细碎"的意思,写出了马蹄声杂沓轻疾,表现红军行军之“急"、
行军之“速”.
“咽”:写出了军号声干涩断续,表现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辛卓绝,显示出面临严酷战情、成败在此一举的庄严庄严气氛。
③主旋律——由画意和乐感互相融渗而化成的沉郁悲壮的感情基调。
插入配乐诵读.
五、课堂总结
这首词的上阕以它沉郁刚毅的庄严和庄严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词的下阕更以波澜壮阔、色彩浓烈、气魄雄浑的图景震撼了世界,让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的上阕。
2.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进一步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体会诗歌雄浑开阔、奔放豪迈的风格。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词的下阕
1.朗读词的下阕。概括下阕的内容:写攻占娄山关的成功和娄山关的壮美风光。
2.赏析角度:
①揣摩中心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蕴,品读领悟。
大意:不要说这宏
《忆秦娥 娄山关》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