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女神》第一部分:郭沫若人生轨迹:反叛者——泛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一、年轻的反叛者( 1892 — 1913 ) 1. 家庭及旧式教育(1) 家世: 1892 年 11月 16 日,郭沫若生于四川沙湾镇。他自己回忆说,出生时,“脚先下地”,象征了他“一生成为反叛者的第一步”。四川袍哥盛行, 帮会势力猖獗, 其祖父和土匪素有往来, 其父除了是个“中产地主”和地方权贵之外,也从事贩卖烟酒等一类走私客和土匪爱干的勾当。郭沫若从小就醉心于草根英雄传奇, 乐于参加家族间的械斗, 据说他曾经在家族武斗中把杨家的一个小孩狠揍了一顿。——反叛而喜欢英雄(2) 旧式教育 4 岁启蒙,接受《三字经》等传统教育。后学习古籍和诗词。爱李白,而恶杜甫。喜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而厌韩昌黎。——喜欢浪漫、自然。阅读《西厢记》、《西湖佳话》、《花月痕》等才子佳人的古典小说。郭沫若并没有如郁达夫在看到此类小说时流入伤春悲秋、多愁善感; 而是在其中发现了性刺激,并在十三岁时开始了自慰。——青春精力充沛。家庭及旧式教育,为郭沫若反叛精神埋下了种子,也为其走向泛神论结了因缘。 2. 学堂中学运领袖和“坏小子”(1) 学运领袖读小学时,他和校长发生冲突,被记“大过”,却因此而成为学生领袖。中学时,在学生罢课中充当重要角色, 成为学校“八大行星”之一。 1909 年, 被开除, 后转学。 1911 年 11月 24 日,即成都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布独立的前一天,郭沫若已经剪掉了辫子。(2)“坏小子”小学时,虽然在学运中受到打压,但是郭沫若并没有像郁达夫那样,因此而陷入内向孤独, 走向感伤, 相反, 他凭借在学运中树立的自信和威信, 张扬个性, 与同学结义拜盟, 抽烟喝酒, 出入戏院, 捧角斗殴, 甚至跟从学校的同性恋潮流。俨然一个不良少年。中学时, 这些另类行为,不仅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他的同性恋活动中偶尔有了召嫖男妓的行为。——与郁达夫感伤孤独相比, 同样是学运领袖, 郭沫若走向了充分的自信和张扬, 而这些恰恰是一种另类的反叛。坏青年背后是一种反叛精神。只是这种反叛精神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3. 新思想的洗礼(1) 清议报通过阅读梁任公的《清议报》,他开始崇拜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三杰:加富尔、加里波第、马志尼。——民族主义和“富国强兵”在他心中激起回响。(2) 孟德斯鸠、斯宾塞、赫胥黎学习对共和国建设有实际功用的“实用”学科成为时尚。“青少年差不多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国家主义者”,“凡是稍有志趣的人, 谁都想学些实际的学问来把国家强盛起来”。——学医。 1913 年,到天津投考军医学校。考试及格,却放弃,因为留学已经成为热潮。 1914 年1 月,郭沫若到了日本。二、泛神论者( 1914 — 1924 ) 1. 安娜与医学 1914 年秋,如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班,结识了郁达夫。 1918 年,入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与安娜坠入爱河,先是精神上的,继而是肉体上的。他后与安娜同居,并生下五个孩子。郁达夫则是性欲被唤醒,但是在宣泄中受挫。职业学习中,郭沫若一直专心学医。郁达夫则茫然不知所措,不停的转学校换专业,有了“多余”的感觉。郭沫若自童年就始终处在行动中心,所以他面对类似环境的刺激,显得积极主动。 2. 林译作品——《迦因小传》、《撒克逊劫后英雄传》(1 )哈葛德《迦因小传》——儿女\
郭沫若与女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