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课文,有必要吗
统编本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两处课后练习提示学生“抄写课文片段”。第一处在第一单元的第2课《燕子》,课后第三道题表述为:“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第二处在第三单元的第11课《赵州桥》,课的实践行为,有助于养成冷静、细致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稳重、踏实的学习意识;有助于良好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再造。
第三,抄写,是一种图式的获得。图式理论是学习心理学中重要且基础的理论。当我们进入一个熟悉的环境,就可能根据记忆中原有的知识进行相应的思维或行动反应。所以,图式的获取容量、对图式的定型与巩固,都决定着个体的反应度。这就是为什么越是会读就越是会写的原因。读,是图式的获取;写,是图式的转化。抄写,就是图式建构的有效方式。
当学生提笔抄写的时候,能强化对已经学习过的言语图式的接触,同时弥补阅读中细节上的不足,吸收到更为精细的感受,产生更为切实的体察。用眼视读与用笔抄写的笔读,在层次上是有差别的。抄写,能对文本中的文字组合、篇章结构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能对细节有更为耐久的记忆。还以《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为例。此段的第一句话是“这座桥不但精巧,而且美观”,和后面各个写美观的句子之间构成一种“总分”的关系。阅读时,一定已经获得这一关系,但可能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在抄写时,就是对这一关系图示的重复认知、深刻认识。抄到第一句,想到这是总述;接着抄,想到这是分述。抄完一段,“总分”图式的记忆便又加深一层。
第四,抄写,是一种规范意识的植入。三年级语文学习,规范意识的养成尤为重要。例如写下一段话时需要知道:段首空两格,标点写清楚,每一个汉字在方格中的摆放,句子写完整等。这些规范意识都是教学中要给予学生的要点,而抄写则有助于规范意识的养成。抄写的样本就是规范的课文;抄写的同伴就是班级同学,质量是可比的。这些都决定了抄写在规范意识养成上的价值。
抄写的意义不可小觑。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抄写又该如何落实呢?有两种方案:
第一种,当堂抄写。教到哪儿,就抄到哪儿。例如《燕子》一课教完了,就可以在课堂上留出时间,当堂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有的学生喜欢“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而有的学生喜欢“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抄写后,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公开交流,让抄写成为一种共享式学习,使学习中的信息量增大。又如《赵州桥》一课的第3自然段教完了,就可以直接开始当堂抄写,抄后立刻交换观看。因为是抄写同样的段落,所以此时可以比较的是书写的美观。
第二种,课后抄写。更多情况下,我们将抄写设计为课后练习。需要说明的是,课后练习也需要设计,不可随意,不是交由学生自己抄,更不是抄后当作业上交。如果那样做,抄写真的就成了一种特殊的惩罚性作业。
课后抄写,可以设计的有两个方面。其一为设计格式。教师可以为课后抄写设置特殊的格式。例如,一厘米的方格,让学生将字的大小通过方格固定,逐步实现端正书写。又如《赵州桥》中指定段落的抄写,可以根据字數,设计特殊的格数与行数,如让标点符号正好落在一行末尾,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行末如何标注标点,进行规范性
抄写课文,有必要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