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两首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根底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飞翔的身姿非常优美。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老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中都表达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 标出来(黄、白、青、蓝)。
(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结合诗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美妙的画面。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风光真美啊,天空 ,柳树
,黄鹂 ,白鹭 。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活力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
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如今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学生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
“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风光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老师边描绘边画窗框)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如今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相信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提出了春天阳光温暖,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本诗意在多朗读,多感悟,并且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进展,孩子们可以自我陶醉其中.
4 古诗两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