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相关制度(护理部分)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依据执行标准:卫生部?《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2008 ?《血站基本标准》1998,201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997 临床输血全面质量管理血管到血管↙(冷链交接) ↘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输血科←------ →临床科室(制定计划、用血评价)↙↘↙↙↘↘医生护士储血室发血室治疗室实验室↓↓输血方案采样、送样↙↘↓↓疗效评价输血、记录 EQA 质评 IQC 质评标本采集?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为关键点之一,对检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临床和实验室一个重要的接口,也往往容易被忽视。?标本采集者应按规程进行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流程?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唯一标识如:住院号、腕带。儿科患者应根据父母或监护人识别,采集静脉血样 3ml ,EDTAK2 抗凝。?标本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准确地标记和记录,如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姓名、采集日期、时间,以使采集后的标本上可识别的患者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上指定患者的唯一信息相同,并保证采集者的身份和采集时间等可以准确地被识别。标本采集流程?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输血科对临床医护人员所送标本经过双方核对无误后进行标本登记并签字。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的采集和运送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影响因素包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血量等, 忌在输液臂近端抽血。?配血标本必须是 3天内采集的(此标本能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学状态)。血标本采集面临的风险?盛错血标本(护士同时采集多位患者血标本, 将血样注入错误的试管中)。?采血标本的方法错误(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标本被严重稀释)。?未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采错对象) ?血标本量不足,溶血。?血标本标签模糊不清、信息过于简单、贴错等。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送和储存时间,尽快送检,确保在较短时间内送达实验室。?运送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采用加盖容器,保证标本不受污染,特别是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标本应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非医护人员运送标本存在风险。输血科拒收不合格标本原则?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信息过于简单(如只有患者姓名)。?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血标本量过少,无法满足检测要求。?血标本被稀释。?血标本溶血(溶血性疾病除外)。?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造成血型鉴定困难或配血困难(说明后可将红细胞洗涤)。
输血质量管理与安全输血相关制度护理部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