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齐读课文、概括文言故事)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齐读课文、概括文言故事)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那么是它的寓意。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寓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的“灵魂"。(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分析愚公
(一)填表:方七百里,高万仞 → 艰巨的□□(任务)
残年余力 → 微弱的□□(力量)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长期的□□(努力)
无陇断焉 → 最后的□□(成功)
1、山是怎么样的?(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是怎么样的?(年且九十、残年余力)
3、“移山",“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移山的过程,有八个字,最能表达出这中间的艰辛—-(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经常和另外两个故事一起出现。一个是“夸父逐日”,这个我们非常熟悉,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道渴而死;还有一个就是“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ppt出示原文)
(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三个故事中,有什么共同点?(都经过不懈的努力,试图完成自己的梦想)
愚公移山的故事,和夸父、精卫的故事,至少有三处不同。(提示:人数、外援、结局)
夸父和精卫,都是失败的故事;而愚公移山,,他最后的成功,终究是因为什么?(天帝主动帮助,但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大声朗读:“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精品文档请下载)
(愚公: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成功的令人尊敬的形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赏析对话
过渡: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他们的理由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愚公的妻子:符合情理“献疑”;“且焉置土石?”愚公的妻子疑问,说明她考虑到丈夫面临的困难,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忧.(精品文档请下载)
智叟:“笑而止"“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带有嘲笑、轻视的意味,“其如土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