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梦令》教学设计[4].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吟诵诗歌的技巧;学会品读诗歌,进入文本并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和文本进展对话,并能从中感悟作者的情怀。希望由此增强学生《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吟诵诗歌的技巧;学会品读诗歌,进入文本并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和文本进展对话,并能从中感悟作者的情怀。希望由此增强学生的诗歌修养,进而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1。《初中语文新课程目的》对七—九年级学段诗歌的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进步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如梦令》是语文版语文书中的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此词是婉约派代表李清照的早期的名作,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那么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时已经学过李清照的作品《渔家傲》,对于宋词并不陌生,但仍要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不同情感,
四、教学目的
1。反复朗读,理解词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人的作品风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词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人不同风格的作品.
难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通过讲授法、指导法、练习法、讨论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完成学习任务。
七、课前准备
导学案、课件、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976年,国际天文学会聘请一些专家、学者为水星上的上千座环形山(较大的陨石坑又称环形山)命名,在国际天文学结合会已命名的310多个环形山的名称中,有15个环形山用了中国人的名字。其中一位是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同学们猜猜她是谁?
(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此环节预设1分钟。)
2。李清照,其实我们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已学习过她的作品《渔家傲》,请齐读: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此环节预设2分钟.)
(二)知人论世,理解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简介:
,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
丈夫赵明诚为宰相的儿子,是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新婚不久,金兵入据中原,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获,押往金国为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期间李清照和赵明诚为逃避战乱

《如梦令》教学设计[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etyo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