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满江红》 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满江红》 教学设计
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 唐荣梅
【教材分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
《满江红》 教学设计
岑溪市水汶华侨中学 唐荣梅
【教材分析】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教学目的】 
:  理解词作的内容和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目的: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 学习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词作的主旨. 
。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这首《满江红》的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方案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和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沉着就义于绍兴轩 亭口,时年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子王廷钧,字子芳。 
3。介绍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和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二、合作探究 
。 
.
3。赏析《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典故。 ①“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

《满江红》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reqing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