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测
粗略估计,人类大约探索了5%的海洋世界,几乎全部都在1,000英尺深的水域。这就是人们通常熟悉的蓝色部分,由阳光照射,是所有你见过的鱼类和色彩斑斓珊瑚礁的家园。在这下面是黑色的区域,约35,800英尺,到达马里亚纳海沟的底部涌升上来。“深海热液”的喷出,带给人类闻所未闻的海底奇观。
热液采样器在太平洋作业中
4、深海热液矿床
在热液循环过程中,随着热海水溶解能力的增强,沿途溶解大量的矿物质金属离子和胶体物质等,最后在黑烟囱喷口处,深海热液迅速冷却,可沉淀出含金、银、铜、铅、锌、锰等元素的硫化物。这是正在形成中的多金属“活矿床”,是一种过去从未发现的工业矿床新类型,而且也是一种还在不断生长的多金属矿床。
5、深海油气
海底油气藏是最重要的传统海洋矿产资源。随着需求量的急剧增长,能源危机越演越烈,使得人类的探索目光投向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的海底油气资源。目前海底石油储量占全球总量的45%,天然气占50%。海上石油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3。而且随着海底石油开发的水深和井深越来越大,这个比例还会上升。
6、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是在地下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最佳温度为0~10℃、压力大于100个大气压。它生成于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内,特别是在石油、天然气藏的周围。“可燃冰”不仅可燃,而且具有极高的热值。全球“可燃冰”的蕴藏量极为可观。据测算,在全球有机碳总含量中,“可燃冰”竟超过50%,总储量达10万亿吨,竟是全球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3倍。“可燃冰”有如此惊人的蕴藏量,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希望 。
正在燃烧的可燃冰
7、海底黑白烟囱
在洋中脊裂谷处,热液从海底排出,形成黑、白色的雾状柱,随着温度剧降,其沿途所溶解的元素和矿物质快速凝聚、沉淀下来,在喷口周围形成若干米高的烟囱状堆积物。海底烟囱有“白烟囱”、“黑烟囱”之分。“白烟囱”主要含有碳酸盐矿物,“黑烟囱”则主要以硫化物为主。
据介绍,“黑烟囱”其实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口,位于海底热液区,状如烟囱,富含各种稀有金属,是各国都很关注的矿产资源。
这种黑色的物质几乎包含了工业社会需要的各种资源,电子工业需要的铜,钢厂需要的镍和锌,制造纯平显示器需要的铟,甚至还有贵重金属黄金,都可以在“黑烟囱”中找到。“黑烟囱”周围还会形成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一个不靠阳光、不靠光合作用的“黑暗生物群”,这些生物对未来生物医药的发展大有裨益。
升腾的“黑烟囱”
海底“黑烟囱”
海底火山爆发
中国“大洋一号”寻找海底“黑烟囱”
行进在东太平洋的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7月1日开始执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务。船长甄松刚告诉新华社记者,未来半年,他们将在太平洋中脊上寻找海底“黑烟囱”,争取发现新的热液硫化物区。
海底“黑烟囱”能帮助探索生命起源问题。倪建宇说,无光、无氧、高压、剧毒的深海热液区,称得上“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但这里却有一个无需阳光的“黑暗生物群”。地球早期也没有氧气,因此对洋中脊生态系统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探索热液区生物为什么在无氧环境下也能生存,进而反推地质历史上生物如何演化。
探索海洋的神秘,需要足够的资金和技术
人类已经登顶世界所有高峰和两极,深海却一直无人问津现在,工程师们希望通过一种新型载人潜艇,去解开海洋的神秘面纱。但是,将这艘潜艇送到如此深的海域,需要资金和技术。这艘船必须足够小,以靠电池前进;足够结实,以抵抗巨大的水压――23,000英尺深时达到10,340磅每平方英寸,相当于将一辆校车放在你头上。一艘载人潜艇还必须达到更高的标准:它必须保证乘坐者活着。
23 000英尺 = 7 米
(10 340磅)每 (平方英寸) = 7 269 kg / m2
深海探测器
最深的潜水者――“海神”号成为第三艘到达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潜艇。
飞向海底:“深海飞行2”号潜艇运用短粗的机翼推动向下。
超越6500米纪录 %洋底 据《青岛早报》报道,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潜水器长8米、、宽3米,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在7000米的深海能承受710吨的重量。 深海高新技术是海洋开发和海洋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与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过6500米。中国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的洋底。
中国7000米载人潜水器模型
海底探测:人类“第三只眼”看地球——海底探测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海底观测系统正在成为新的热点。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
海底探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