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IT计算机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培元中学 张琳
教学目的:
1、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年华流逝的可惜之情。(重点)
3、品味本词的艺术风格,体味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难点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培元中学 张琳
教学目的:
1、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花的怜惜,对青春年华流逝的可惜之情。(重点)
3、品味本词的艺术风格,体味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难点)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有这样一副楹联,你知道它写的是谁吗?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知人论世:
李清照,宋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历城人。早期生活优裕,和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境遇孤苦.
其作品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追求爱情和热爱自然为主,笔调欢快,后期多悲叹身世,抒发怀旧悼亡之情。语言清丽,情致典雅,有《漱玉词》传世.
三、朗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朗读
3、录音范读(注意停顿、语调、情感、语速) 4、学生齐读
四、整体把握:
1.结合课文注解,疏通文意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仍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睡眼惺忪之际问来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如今怎么样了?)侍女却答复道:?你可知道?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稀少了。
五、合作探究:
1、本文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记叙了作者酣睡醒来后向婢女询问海棠花的情景这件事。表达了词人对花的关心、怜爱之情。
2、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终究.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终究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句一直为人称道, 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1)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绿”(借代)叶,“红”(借代)花,
“肥”(拟人)写出了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
“瘦”(拟人)写出了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零
设问、反复
(2) 用语精炼、内涵丰富、韵味深长
用“红瘦"说明春天的渐渐消逝,用“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到来。从而表达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慨叹自己青春年华的流逝和一切美妙事物的消失。
六、归纳中心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设问等手法,借宿酒醒后问花一事,塑造了一个高雅脱俗、感情细腻的主人公形象。表达出作者对花、对春天的热爱,含蓄地表达了对春光短暂,青春易逝的可惜之情。
七、课堂稳固
1、以下说法不恰当的一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hetyo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