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布卢姆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布卢姆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學习数学的积极性,变“无效、低效”的课堂为“有效、高效”的课堂。
兴趣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2-0089-01
,培养兴趣
(1)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识活动
一位特级教师执教的数学课堂上,这位特级教师是从外市过来借班上课,因为在大报告厅上课,而且周围坐了许多教师,上课前,班里学生都很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这位教师先跟学生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上一节课,上课前,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会笑吗?”对于这个既简单又滑稽的问题,学生都感到诧异、可笑,他们齐声说:“会。”教师又追问一句:“能不能笑给我看看?”听了这话,学生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这一笑,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学生感到这位老师和蔼、幽默,便轻轻松松地上起了课。
(2)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这位教师讲授的道理,进而愿意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甚至害怕这位教师,那么就很难对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感情,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学生的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
有位语文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数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以下几种情境:
(1)巧设疑问,使学生的思维从“疑”开始,将思维调整到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先将三角形里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量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但有的学生会在不量的情况下,就知道第三个角的度数,从而老师引入新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2)利用已有兴趣与动机的转移
认知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儿童的认知兴趣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和学习内容的趣味本身,如生活情趣、童话式的教学故事、拟人化的动物插图等。教学中教师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