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美术鉴赏—王献.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美术鉴赏——王献之书法作品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连绵不断,极备法度,誉称“一笔书”,是学习“二王”的珍贵资料。
洛神赋拓本首都博物馆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字里行间,气韵生动,给人一种超尘脱俗、闲雅清朗的气象。
注:王献之行草《鸭头丸帖》,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绢本,,
《鸭头丸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写在绢上的一件优秀草书作品,也是王献之书法作品中唯一的传世真迹,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共有两行15字。《鸭头丸帖》用墨枯润有致,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全帖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用笔开拓跌宕,情驰神纵,流美清秀,无一点尘俗之气。吴其贞《书画记》称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仔细端详这幅作品,只见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笔锋人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如“鸭”、“当”两字起笔处是顺着笔锋直接入笔,“故”字起笔是侧锋,“头”、“不”等字与上一字相连,所以是逆锋起笔,但也有以顿笔和藏锋起笔的,如“明、君”等字。字与字之间气脉贯通,连中有断,如第一行“明当必”,第二行的“集当与”笔画连绵,而“佳、明”,“与、君”等字之间重新起笔,调整笔锋,但暗中还是有呼应,断连结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灵活。帖中的10多个字曲直结合:横竖较直,有刚劲之美;又有圆转外拓的曲笔,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散朗洒脱的草书精品。
晋王献之书。纵26厘米X横11厘米,硬黄纸本
《廿九日帖》帖为行书,但有的字近楷书,如“日”、“白”、“昨”
“中”等,有的字是草书,如“何如”、“献之再拜”,楷、行、草共处一纸,自然、协调,毫无牵强之感。书写自由,不拘体式《廿九日帖》结体端正严整,并在方正的均势中加入欹侧、高低、长短的变化,增强了字的动感。行笔劲健有力,洗炼沉稳,笔画间提按转折比较明显。其中楷体字“日”、“白”、“中”等转折处多用方笔,很接近后来的北碑。《廿九日帖》为王献之早期行书作品,师承来路十分清晰字形偏于扁方形,横向取势,且掠画多为隶法,用笔含蓄深沉,点画厚

美术鉴赏—王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21
  • 文件大小224 KB
  • 时间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