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8 战略大决战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的是战略决战时期的战争过程。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奠定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三大战役以后,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的屈辱史,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故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战略决战。 ,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作用;认识渡江战役不仅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埋葬了蒋家王朝,更重要的是它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蒋家王朝的覆灭, 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列表整理三大战役有关知识和结合地图讲述三大战役战况,培养学生动手和应用相关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教学难点: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导入: 1949 年4月 23日, 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 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民国 38年4月 23 日。这一天,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人民解放军是如何打垮有美国支持的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今天我们就从双方的大决战讲起。【板书】第 18课战略大决战主力决战时期我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些战役的情况怎样呢? 同学们阅读 p92 “三大战役”第一二段,包括小字内容。结合 p93 《三大战役示意图》。完成表格: 从 1946 年6 月到 1948 年9 月的两年多时间里, 我人民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共消灭国民党军队 200 多万人。由于兵力减少,敌人被迫收缩防御范围,将主力收缩至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周围( 展示《三大战役示意图》, 教师指图讲述)。这说明,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党中央果断做出了与敌人展开战略决战的部署。从 1948 年9 月至 1949 年1月, 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是我军发动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大战役。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东北呢? ——首先, 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军的地区。其次, 东北敌军孤立分散, 补给困难, 而且敌人是撤是守, 举棋不定。其三, 我军在东北有巩固的后方,后援力量雄厚。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党中央决定战略决战的首役选定在东北。 2 辽沈战役时间: -11 部队:东北解放军指挥:林彪、罗荣桓中心
18 战略大决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