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一)
设计者:张秋丽
教学内容:教材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
质数和合数(一)
设计者:张秋丽
教学内容:教材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法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学法设计: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可以分成几类?(奇数和偶数)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种分类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出示预习案)
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⑴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
2、预习新知识
⑴、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看一看能够从中发现什么?
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
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⑵观察思考:
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⑶你还有什么发现?
5、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6、检查预习情况。
三、合作交流
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100以内的质数表。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合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呢?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课件出示100以内质数表: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四、课堂检测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
质数和合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