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走进重庆-感受红岩文化.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撰写人:___________日 期:___________
走进重庆,感受红岩文化
---赴重庆70周年寻根学习心得体会 
 
暖阳十月,秋意盎然。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带着对红岩文化的向往,在市委会郑冰副主委带领下,我们民建会员一行40余人浩浩荡荡来到了这座山城——重庆。这里是美丽的山城,有别有韵味的夜景、文明深邃的人文,更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们当代青年、当代党派成员的敬仰高地、英雄之城。
这座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非常浓郁,踏足这片土地,您不能不想到江姐、叶挺、张学良,还有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让我们敬佩不已的小萝卜头宋振中,
他们的英勇事迹无不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
主题课程学习,我们听取了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万光碧教授的《重庆与民主党派》辅导课和中国红岩文化的研究专家厉华教授为我们的主讲《红岩魂——信仰的力量》。现场教学主要参观了中国民主党派陈列馆和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短短4天,却是收获满盈。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沙坪坝郊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20间。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借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白公馆的烈士遗书——红岩“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白公馆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其历史意义在于缅怀那些为追求民主和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会员们纷纷表示,这浸透着先烈思想和鲜血的“狱中八条”时下的意义丝毫不逊于当时,应把它作为反腐倡廉的的生动教材。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是一个煤洞,1939年,国民党蒋介石派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
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

免责声明:

走进重庆-感受红岩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仅仅三声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