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摘要】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要讲诗人故事,解诗人情怀;画诗中美景,品景中意境;抓关键字词,悟诗情词意;养探究精神,培学习习惯;合并同类项,组团受到的是如诗如画、品诗如赏画。比如在学习古诗《江上渔者》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捕鱼者站在船头,冒着生命危险,打捞着鲜美的鲈鱼,让人不由自主的对捕鱼者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之心。在学习白居易的古诗《忆江南》时,可以展示一些有关江南风景的美丽图片,让学生在感叹大自然独特魅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想象和体会诗人难忘江南的意境,由内而外地读出对江南的赞美之情。古诗词离我们虽然很远,可是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却饱含了古人的情怀与感受。通过引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浮现出与诗歌意境相似的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情感、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边想,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既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悠远、所表达情感的含蓄深长,从而激起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三、抓关键字词,悟诗情词意
诗本就是友情之物。亲情、爱情、友情,山水之情、爱国 之情、民族之情,都融入到了这些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之中。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揣摩语言,深入体会意境,以诗来传情,品诗来悟情。例如,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为了能更好地品味“卧”字,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这句诗,进而看图观察、想象小儿当时的神情动作,然后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来品味一下不一样的感觉,学生都能够从中感受到这个“卧”的情景和意境。这样一来,辛弃疾的这首田园诗词中包含的风格情感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养探究精神,培学习习惯
关于古代贾岛和尚“推敲”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这“推”和“敲”仅一字之差,却让贾先生为此茶饭不思,很值得我们后人深思,更值得我们在学习古诗词时好好“推敲”一番。贾岛和尚在反复斟酌“推”和“敲”谁更好就是一个进行探究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努力倡导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提升能力。很多诗词的精、神、韵就体现在一两个字或词中,比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江雪》“独钓寒江雪”一句中的“钓”字,《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一句中“裁”字等,在诗词研究中都是极具价值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应当就这些字词设置专门的问题,以此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泊船瓜洲》中我们可以问问学生,如果这“绿”换成“到”“过”等词会是什么效果?再比如《咏柳》中可以让学生设想:“裁”是否用错了?树叶能是“裁”出来的吗?在这样的提问下,学生的精神会高度集中,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就会体会到“绿”非但能写出春天来了韵味,更是让人仿佛看见了江南大地的春机盎然;也会体会到“裁”字非但写出柳叶芊芊细小的美态,更让人感觉到春风就像一位心灵手巧的仙女,装扮着春天。在这样的探究式学习下,学生不仅能够领悟古诗词中字词的精妙,更会养成主动探究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五、合并同类项,组团学诗词
课改提出了“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的新理念,意思是要创造的思维理解、运用教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