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8 非洲风云·二十六刚果战争·上卢旺达大屠杀发生的时候,西面庞大的邻居扎伊尔的统治者,还是蒙博托。虽然不是一独立就上台的,这位 1965 年政变上台的强人仍然被视为第一代领导人。依靠美国的帮助,蒙博托的政权稳稳地坚持到了八十年代,但是随着冷战结束,美国人也逐渐放弃了对这个无底洞的支持。世界银行对于援助扎伊尔的项目也失去了兴趣,从 1975 年起,世界各国在这个中部非洲大国投入了不少于九十亿美元的援助,除了让蒙博托家族的财富增加以外,似乎没见到什么作用。不过法国人不这么想,维持法语区在非洲的存在,抵御英语世界对法语世界的文化侵略,显然是法国人非常看重的事情,作为法语非洲区最大的国家的扎伊尔,法国人怎么能够放弃呢?乌干达的穆萨文尼掌权以后,在地区事务上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这是法国人非常不喜欢看到的,因为乌干达是英语国家。于是,作为直接对抗,法国人支持卢旺达的总统哈比亚利玛纳,把好乌干达人向南入侵的关口, 同时开始支持蒙博托,极力支持蒙博托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让讲法语的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世界目前的法语区法国连在英语区国家解决卢旺达的问题都很不高兴。 1994 年四月初,屠杀爆发前,非洲国家在英语区的坦桑尼亚举行峰会讨论卢旺达问题,法国人就要求下一次会谈一定要在金沙萨。怎么能让讲英语的国家决定讲法语的国家的命运呢?一定要让蒙博托参与进来。屠杀后, 1994 年十一月,法非峰会在法国举行, 蒙博托受到了法国的盛大欢迎,而新上台的卢旺达总统都没有被邀请。法国人已经认定这个新的卢旺达政府是从乌干达来的讲英语的图西人政府了。一年后,基加利政府仍然被拒绝在法非峰会门外,新上任的法国总希拉克在会议开始的时候号召默哀。不是为了卢旺达大屠杀死难的八十万人,而是为了纪念哈比亚利玛纳。 2 /78 扎伊尔之王蒙博托不过扎伊尔实在自己不争气。从 1988 年以来,扎伊尔的经济总量衰减了百分之四十,货币贬值到几乎一文不值。 1993 年,扎伊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一百一十七美元,仅仅是 1958 年时候的百分之三十五。要记住 1958 年,这个地方还是比利时殖民地呢。 1994 年,扎伊尔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千八百,一年物价上涨一百倍。作为一个富有的矿产大国,扎伊尔的各种资源产量也大幅度下降。 1970 年代,扎伊尔年产铜四十五万吨左右,到 1994 年,产量仅近是三万吨出头。钴产量也从年产十八万吨降到年产三千吨。钻石行业略好一些,产量仅下降了一半。金矿和钻石矿的走私严重,国家控制的金矿被腐败的官员完全掏空, 按照美国驻扎伊尔大使的评价,蒙博托不仅仅把下金蛋的母鸡杀死了,还把鸡肉也吃了,一根毛都没剩。实际上蒙博托对于国家的控制也有限,各个省各自为政, 成为地方诸侯,之间矛盾重重。很多矛盾都是蒙博托制造的,为的是利用地方政府的纷争矛盾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3 /78 扎伊尔 1990 年 RPF 进攻卢旺达,蒙博托立刻出兵协助哈比亚利玛纳,表现了老大哥对小兄弟的关心。 1994 年胡图大量难民逃离卢旺达,蒙博托再一次伸出援助之手, 在扎伊尔东部容纳这一百多万难民。很快,这些难民就在基辅湖边建立了自己的小政权。本来就是胡图人的政府大逃亡,组织架构都是现成的,难民营按照卢旺达原来的政府架构迅速组织起来,分片管理。在难民营里面,反对图西人的宣传继续,威胁难民们:回到卢旺达,就会被图西人屠杀。这里面还有数万武装。很快,军队就在扎伊尔境内重新集结整编,开始征召士兵,提供训练,还开始订购武器。钱不用发愁。世界媒体对卢旺达的屠杀无动于衷,对逃难的胡图难民可是关心备至,电视画面上播出的悲惨景象,使得涌入这个地区的援助源源不断,十二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八亿美元。利用这些资金,很快,胡图人武装就从三万人增加到了五万人。没有人卖给重武器?没什么难的。法军在卢旺达没收了很多原卢旺达政府军的重武器,把他们交给了扎伊尔军队。然后,扎伊尔的军官们就把这些武器低价卖给了胡图武装。发财的事情么,凭什么不干。这一切,并不是没有人知道。在胡图难民的营地,有几十只各种各样的国际救援队伍,但是为了让物资能够正常发放,这些救援者只能和那些屠夫们打交道。为了谋取更多的经费,胡图屠夫们虚报人数,来得到更多的食品物资,随后把多余的食品物资在当地的市场贩卖,换取资金。尽管如此,也仅有很少的援助机构撤出。逃难中的胡图难民难民营很快就发展成了城镇。 1995 年,联合国对这里进行了调查,在这里发现了八万多个大小企业,包括两千多个酒吧,四百多个饭店,将近六百个零售商店, 六十几家发廊,五十几家药店,还有二十几家肉店。这里面还有照相馆,图书馆, 电影院。难民营里面物资丰富,很是繁华,以至于住在周围的扎伊尔人都经常来这里购物消遣。各个国际组织所提供的各种救援救援物资中,大约仅有三分之一真正到了
非洲风云1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