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从心开始
对今天的社会,我们习惯定位于“转型期”。这个古老的民族,从一 场绵远的酣睡中醒来后,正昂然走在“现代化”的路上。尽管心急的人 早已在讨论所谓的“后现代”,“现代性”却依然像一款摩登的时装,招 惹得所有人都想弄一件来穿上。更高的境界,是把教育当成“志业” ,或者“命业”一一命中注定应该做 的事情。我愿意这样理解:所谓的职业,就是为活着而工作;所谓的事 业,就是为工作而活着;所谓的命业,就是为生命而活着,把自己所从 事的事情,当成生命的根本依托。就像特级教师贾志敏所说:“当年是为
了生活而选择教师这个工作,但是今天要离开教师这个工作,我就一刻 也没有办法生活。”
认同现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时空,肯定会受具体时空的 限制。在我们置身的时间“节点”上,相对于过去,再落后可能也是进 步;相对于未来,再进步可能也是落后。教育是理想的事业,而理想是 对现实的不满和“反动”。所以,作为今天这个时代的教师,一方面,我 们要努力从自己开始,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尽量 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和局限,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承担。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应当 努力让自己与事业更“般配”,与学生更“般配”。
认同价值。一个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发现不了超越工作本身的 意义,可能很难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里有段台 词,充分体现出一个好教师的意味:“我们就是你的交响乐,我们就是你 的旋律和音符,我们就是你最华美的乐章。我们的生命,因为你而变得 动听! ”一个教师的根本意义和最高价值,可能就体现在让学生的生命“因 你而动听"。钱理群教授曾经说:“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 成为青少年学生回忆中美好而神圣的瞬间。”
成长是对自身完整的不断追求
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是“读写思行”。
成为积极的行动者。教师首先是“行动者”。备课、上课、批改作业、
与学生谈话、跟家长交流,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的行动。美国教育学者 卡尔・罗杰斯曾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成为一个积极的建设者,要 摆脱消极思维和我们很容易有的沮丧感。
”我曾经说自己是悲观的理想主 义者,但我也在不断地行动,所以后来我想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教师, 应该是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更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行动主义者。”
借鉴两句“语录”:第一句是“哪怕生存的环境再逼仄,哪怕现实的 土壤再板结,也总有空间让我们可以见缝插针”。只要愿意,我们至少可 以让自己的教室变得更加美好,至少可以为班上的学生创造一个“局部 的春天”。第二句是“对现实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即使我们不能力挽狂 澜,至少可以做到不推波助澜”。比如说,我们可能很难阻挡“应试”洪 流对学生的冲击,但是至少可以不对学生格外施压,“落井下石”。
成为自觉的思考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著 名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经验”,就是经历和体验,所谓“反思”, 就是回头去看你所经历和体验的,思考曾经走过的路,更容易让我们找 到和校准前进的方向。停下来反思,看起来好像浪费时间,会让我们更 累,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往前走。
除了这种事后的“反思”,事前的“预思”、事中的“正思”也是重 要的。教师是行动者,但前提应该是“思考者”。我们
教师成长-从心开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