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分析
康健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教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教育投入与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高校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满足自身建设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利用银行贷款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真正用于还贷资金的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
二、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高校贷款资金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改善高校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基本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贷款规模过大、财务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隐患。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巨额本息的支付将会使高校面临非常严峻的财务风险。高校贷款引起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
(一)缺乏总体发展规划,任意扩大贷款规模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但是,不少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潜能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对学校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盲目扩张、过度建设,任意扩大贷款规模,造成贷款过度、贷款利息费用过高的后果,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影响高校正常的运转, 不利于高校长远的发展。
(二)高校借贷资金管理不善, 使用效益不高
高校事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如何筹措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 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有的高校往往是重视贷款的取得, 而常常忽视了对贷款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 存在摊子铺得过大、项目上的过多又缺乏充分论证的现象; 有的擅自扩大建设规模, 提高建设标准, 随意超概算;有的存在重复建设, 而没有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长远上看, 没有把资金用在最需用的地方;有的对贷款资金没有实行专款专用, 常常被挪作他用, 或者贷款过多, 造成资金闲置。所有种种都造成了资源与资金的极大浪费, 影响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政府部门对高校贷款缺乏有效的协调、监控
高校利用银行贷款搞建设,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布局、设计规划,也涉及到高校的筹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尚没有出台相应的办法。在具体利用贷款过程中,基本上是学校与银行之间的自行运作,有关政府部门缺乏有效掌控,更谈不上对学校的建设规划、贷款额度、贷款投向、贷款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监督和约束。
(四)高校贷款理性分析与风险控制意识不足
高校贷款大部分投资期限较长, 贷款多用于购置土地、后勤、科研用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置办, 偿还贷款的不确定性很大。而高校在考虑贷款申请时, 通常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 只要能贷到款, 资金成本放在第二位。在贷款申请、审批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和风险控制意识显得不足。
(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负债办学是高校目前也是今后较长时间内的必然选择, 未来融资市场能否提供一个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充实的信贷资金环境, 完全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与银行利率的波动、银行信用紧缩政策等都有关系。目前, 我国利率将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高校面临的还息压力将会与日俱增。
(六)高校缺乏融资人才,内部财务管理滞后
融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工作量非常大。目前, 在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的财务人员普遍缺乏融资专业的知识,难以胜任融资财务方面的工作。在高校举债资金的管理监督中, 缺乏对举债方式作成本分析和比较分析; 在资金的使用中, 随意扩大举债资金的使用范围, 缺乏审核监督, 甚至将贷款资金和学校资金打通使用, 出现挪用贷款资金等行为。
上面提到的引发高校财务风险的种种因素,既有主观性的,又有客观性的,哪一种因素的不慎重、不作为,都会引发财务风险。因此,加强对贷款资金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已势在必行,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和高校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
三、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的特征
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 在为高校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 也带来了风险。因此, 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 并在负债筹资中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客观性
高校的财务风险是负债办学的必然产物,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 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二)危害性
高校由于过度贷款而无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会给高校带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损失, 不仅影响高校财务资金的运动, 而且危及贷款及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隐蔽性
由于高校贷款多属于信用贷款, 很少有具体的抵押物, 而高校的人力资本和声誉价值又很难按
高校过度贷款引起的财务风险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