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知音(教案)(4).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知音》教案
教材简析
《知音》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古琴师俞伯牙在乘船游览时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并相约来年再见。再见时得知钟子期已病逝,俞伯牙悲痛至极,断琴发誓,终生不再弹琴。文章通
《知音》教案
教材简析
《知音》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俞伯牙断琴谢知音的故事。古琴师俞伯牙在乘船游览时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并相约来年再见。再见时得知钟子期已病逝,俞伯牙悲痛至极,断琴发誓,终生不再弹琴。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整篇故事情节曲折、悲戚感人。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应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贯穿整个教学,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 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体会俞伯牙、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懂得“千金易得,
知音难求”的含义。
9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山流水》 乐曲,谈话导入新课。老师板书课题: 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知音” 是什么意思吗? “知音” 一词是怎么来的?这中
间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
(用乐曲和谈话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 )
二、初读,了解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通顺。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
口头表达能力。 )
三、细读,理解感悟
,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1)读第 1 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俞伯牙的孤独寂寞。
(2)读第 2 自然段,重点朗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对话,体会俞伯牙
因为遇到了“知音”而欣喜的心情。
,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
读第 3 自然段,体会俞伯牙失去了知音的痛苦。找出表现他痛苦
时动作、语言的句子反复读。
(1)“一曲终了,他突然举起琴,狠狠地摔在地上 一辈子再
也不弹它了!”(俞伯牙的这些行为, 表现了他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
令人感动。

知音(教案)(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夏天教育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