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 古代诗歌五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的
1.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精品文档请下载)
(2)哲理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富,,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鼓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精品文档请下载)
(3)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五、六实写,七、八虚写,虚实交织,意蕴悠长。(4)诗歌情景交融,写景有序。先集中写景,后集中抒情;先远望,后近看,再凝望。(精品文档请下载)
登飞来峰
目的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精品文档请下载)
2.老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
4.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详细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二句都是铺垫,在此根底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目光,,蕴含着深化的哲理。(精品文档请下载)
目的导学二:讨论质疑,体悟哲理
1.《登飞来峰》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明确:一、二句描写景物-—充满活力;三、四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提醒出来的?
明确:①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②本诗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3.诗人借登飞来峰欣赏风光,说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的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不畏困难,,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前后不见:时间无限 天地悠悠:空间无穷
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空老一生 怆然涕下
主题: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寂寞
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望 岳
远望 近望 细望 俯视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情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那么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第2课时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
二、教学新课
目的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解诗题,知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

20 古代诗歌五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pcfxx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