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
柘城县皇集乡杨集小学 陈秋丽
学习目的:
1、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2、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教释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明确目的
1。听写课文中《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
柘城县皇集乡杨集小学 陈秋丽
学习目的:
1、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2、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教释疑: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明确目的
1。听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生听写生字。
二、结合图画,想象体会
,引导学生考虑:小公鸡和小鸭子去了哪里?干什么?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指导学生用提供的句式说话。
3.指导学生看图说说为什么小鸭子不能捉到虫子.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公鸡捉到虫子时的快乐和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时的着急。
5.指导学生感悟小公鸡的团结友爱的特点。
1。朗读第1、2自然段。 2.使用提供的句式说话:谁和谁来到了哪里(地点)。 3.看图考虑:为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 4.想象:小公鸡捉了许多虫子,心里怎样?读好“吃得很欢”。想象小鸭子捉不到虫子的内心的着急,读好
“急得直哭”。 5.考虑:小公鸡给小鸭子捉虫子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 6.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 (1)小公鸡捉到了许多虫子,他吃得( )( )。 (2)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 )( )。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品悟关键词,体会文章内涵
1。师读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考虑:小公鸡和小鸭子去了哪里?谁给谁干什么?小公鸡不听劝告下了水,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偷偷地”“飞快地”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朗读好小鸭子和小公鸡之间的对话。 4.指导学生想象场景,说说小公鸡获救后会对小鸭子说什么,小鸭子又会说什么. 5.指导学生感悟好朋友之间的团结互助. 6.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1。生听老师读第3、4自然段,考虑:小公鸡和小鸭子去了哪里?谁给谁干什么? 2.考虑并交流:为什么小鸭子不让小公鸡到河里去?结果怎样? 3.比较句子,读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