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1).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节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资料: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材每年达三千万吨以上,,为了防止铁生锈,每年的花费亦高达数百万美元。
问题探究一:什么导致生锈
讨论:结合生产生活中钢铁第三节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资料:据有关资料报道,现在世界上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材每年达三千万吨以上,,为了防止铁生锈,每年的花费亦高达数百万美元。
问题探究一:什么导致生锈
讨论:结合生产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的情况,提出猜想
猜想:⑴ 与H2O有关
⑵ 与O2有关
⑶ 与H2O、 O2同时有关
⑷ …
设计实验:
利用控制变量法
问题探究一:什么导致生锈
猜想:⑴ 与H2O有关
⑵ 与O2有关
⑶ 与H2O、 O2同时有关
⑷ …
实验方案:



一周后
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加干燥剂等): 铁未生锈
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上面还加植物油): 铁未生锈
铁钉浸没一半在水中: 铁在空气、水的界面处生锈
全浸在水中
一半在水中
干燥空气中
现象
分析
结论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生锈
不生锈
不生锈
铁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
铁只与水接触
铁只与氧气接触
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生锈
问题探究一:什么导致生锈
问题探究二:哪些因素能加速铁生锈
事实: 1910年放在南极的食品罐头,至今却很少生锈
结论:酸溶液、盐溶液、高温等能加快铁生锈
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缓慢氧化,放热)
、盐溶液条件下及升温会加快生锈速率。
3.铁锈(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为红色固体。
结论:
铁锈与铝壶表面的氧化铝膜性质比较
铁锈
(Fe2O3)
氧化铝
(Al2O3)
结构特点
若不除去结果
疏松多孔
加速锈蚀
致密坚固
使铝“自我保护”
问题探究三:铁锈的结构及成分
结论:铁锈会加速钢铁的锈蚀,
铁生锈时,
及时除锈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
隔绝空气或水分
你能否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提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吗?
讨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问题探究四: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讨论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为:
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
涂一层保护膜(如:涂刷矿物油、油漆;覆盖搪瓷塑料)
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如 “烤蓝”)
加入其他金属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应用1
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辐条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
支架——烤漆
链条——涂油
钢圈、车把——镀铬
辐条——镀锌
资料一:人类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根据已探明的一些矿物的储藏量,并根据目前这些金属的消耗速度,有人估计一些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如下图所示(不包括今后新探明的矿物储量、一些国家的金属储备量和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据估算,回收一个铝制饮料罐比制造一个新饮料罐要便宜20%,而且还可节约金属资源和95%的能源。1t废钢铁回炉冶炼可炼成近1t的钢,跟用铁矿石冶炼比,能节约11t煤和铁矿石,减少污染空气的悬浮微粒11kg。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铁的90%以上的金得到了回收利用。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如果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汞等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如果将汞等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知道吗?
讨论
废弃金属的回收有什么意义?
可节约金属资源
可节约能源
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
1、金属资源保护的途径
(2)回收和利用废旧金属
(3)合理开采矿物
(1)防 止 金 属 锈 蚀
(4)寻找金属的替代品
2、废弃金属的危害
(1)浪费金属资源
(2)污染环境
小海在一些食品包装袋内有一种“双吸剂”——铁粉。可以起到干燥和保鲜的作用,原因是______,而且由于铁锈具有____结构,使更多的气体被吸收,可以更好地防止食品变质。
“歪打正着”
小结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或水蒸气)直接接触。
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就能防止铁生锈。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

钢铁的锈蚀与防护(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临近再说
  • 文件大小2.65 MB
  • 时间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