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叶扬:《罪犯改造文化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叶扬:《罪犯改造文化研究》
2
(《犯罪与改造研究》2017年第3期)
罪犯改造文化研究
叶 扬
(广东省阳春监狱,广东阳春,529615)

中国有几千年的法制史,有丰富多彩的监狱文化,在新形势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为他们参加学习和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尚未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龄不满45周岁,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罪犯,应当接受义务教育;已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罪犯,鼓励参加其他文化学习。
监狱根据罪犯在狱内劳动的岗位技能要求和刑满释放后就业的需要,组织罪犯开展岗位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年龄不满50周岁,没有一技之长,能够坚持正常学习的罪犯,应当参加技术教育;有一技之长的,可以按照监狱的安排,选择学习其他技能。
4
为了提高罪犯的科学文化素质,目前有的监狱组织他们参加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刑期间能获取大学毕业文凭;有的与地方高校合作,进监狱办学,建立罪犯技术培训基地。
五、罪犯改造的行为文化
(一)行为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罪犯行为文化是指在服刑改造过程中所做出的有价值的,促进改造和社会安定的经验及改造活动。
(二)罪犯改造行为文化的规制建设。(1)1982年2月18日公安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有关规定,颁布《犯人守则》,是第一部系统的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当时监狱归公安部主管。(2)《罪犯改造行为规范》 l990年11月6日由司法部令第12号发布施行。共l6章33条,规定了基本规范、生活规范、生产劳动规范、学习规范、文明礼貌规范,是罪犯接受改造必须遵守的言行准则,是考核罪犯改造表现,实施奖罚的重要依据。随着形势发展,《罪犯行为规范》,已经2004年3月2日司法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原《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同时废止。(3)《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具体规定了罪犯奖惩的行为,监狱法第29条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根据监狱考核的结果,可以减刑,有所列6种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监狱法第57条规定罪犯有所列7种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给予表扬、物质奖励或者记功;监狱法第58条规定罪犯有所列破坏监管秩序8种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给予警告、记过或者禁闭。
(三)建立行为激励机制让罪犯在希望中改造。行为重在正面激励,监狱建立严格的日、月、季度、半年和年度考核制度,奖勤罚懒,恩威并施,形成抑恶扬善环境,让罪犯看到改造成绩好坏与减刑假释等切身利益的关系,坚定改造好的信念,在希望中改造。
六、罪犯改造的环境文化
(一)环境既包括以大气、水、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为内容的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非生命体形式,也包括生命体形式。狭义的环境指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一切自然环境要素的总和。罪犯改造的环境文化是其在改造过程中,对监狱的认识、对罪犯与监狱环境关系的认知状况和水平的群体性反映状态,由环境认知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物态文化和环境习俗文化构成。
(二)新中国罪犯改造环境文化建设规制主要有:《监管改造环境规范》,l990年11月6日司法部令第l1号发布施行,共5章33条。要求监管警戒设施、罪犯生活区、生产区和学习场所,要规划合理,确保安全,利于监管,方便生产和生活,做到监院建筑物布局、建造规范合理,监舍、教室、监区环境清洁整齐,车间、场院设置有序,并对监管警戒设施规范、罪犯生活区规范、生产区规范做了具体规定。
(三)监狱环境文化的作用机制和价值取向:叶扬等:《监狱环境矫正理论研究》,载于爱荣主编《监狱矫正论坛2008》,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64-82页。

1.监狱环境改造机制。监狱环境的改造机制具有双重性,要实现监狱环境刑罚性的过度体现对
6
罪犯改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压抑),与监狱环境改造所期待的积极作用(环境促进)之间的平衡发展,充分发挥监狱环境的积极促进作用。
2.罪犯对监狱环境形象的价值取向。调查中多数罪犯喜欢“环境美化绿化的监狱”,有少数罪犯喜欢“花园式监狱”,只有极少数罪犯喜欢“戒备森严的监狱”。监狱的“戒备森严”形象不可取,“花园式”也得不到多数罪犯的认同,监狱环境存在适度性问题。
3.罪犯对关押空间环境的价值取向。活动空间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罪犯喜欢“多人混合关押”的监舍,只有少数罪犯喜欢“单独关押个人”的监舍。监舍爆满挤拥固然不可取,但大部分罪犯也不喜欢单独关押,可能与害怕孤独或不习惯有关,自古以来人类就普遍具有群体归属感。
4.罪犯对监狱执法环境的价值取向。罪犯期望监狱

叶扬:《罪犯改造文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儒林
  • 文件大小3.94 MB
  • 时间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