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之美
李君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举世公认的顶峰阶段。他们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陶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无论是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驰名中外的五大宋瓷之美
李君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历史上举世公认的顶峰阶段。他们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陶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无论是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艺术审美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此外宋代的南北各大窑口也同时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因此,宋代的瓷器不仅品类繁多、卓越,而且影响弘远,成了后代各类陶瓷的典范。
宋瓷器之美,首先美在她的气质,是一种典雅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内敛、沉静、自信,宛如大家闺秀。当时宋家宫廷的审美出现了复古的倾向:在皇室贵族之间程朱理学盛行,上自帝王官僚、下自吏绅学子,构成了一个比以往各代远为庞大、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在程朱理学的倡导下,宋人十分讲究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美妙。他们的原则是“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并且形成了“顺应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质朴”的审美观点。同时以此为标准,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所以在当时技术含量颇高的陶瓷的制作上,极大地倾注了这种浓厚的人文色彩,以此来体现自然中的物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把这种理念上升到一种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为宋代整体文化风气的使然有着不俗的气韵和风姿,经过千年的沉淀,成了现代生活中品位很高的艺术品。
事实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绝大部分是以青色为美的。魏晋时期的青瓷风行,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当这种崇尚青瓷的习惯,到了宋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尊重和发展。特别是陶工们在原有玻璃青釉的基础上,开创出了失透的、乳浊状的瓷釉。一改以往南青北白时期那种一览无余的、可以透彻见底的青釉传统,从而创造了可以展现独特美感的乳浊釉、结晶釉、石灰碱釉和多层釉。因此,宋瓷器之美,还美在她的釉色,这些釉所展现的特征是淳朴、自然、大气,但是无法让人一眼看透,使得瓷器的美学含义和科技含量都达到了陶瓷历史的顶峰。像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龙泉窑等都是如此,它们不仅具有玉一般的质感,有着“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色泽之美;这种美釉浑然天成,间或点缀着自然的开片和窑变,典雅纯洁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迎合了当时社会所热衷的审美心理,也开创了一个瓷器美学的新时代。
宋人在推崇釉面色调单纯、趣味高雅的同时,绝大部分瓷器的胎骨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讲究如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瓷土物性的制作方法。因此成熟的艺人不愿意过度模仿金银器皿薄华的造型装饰,并逐渐形成了追求胎骨端庄、淳厚、中正的优雅风格,让宋瓷的造型慢慢脱离了以往长期模仿金银器皿的局限,使瓷器不再依赖于实用功能,具有了个性独特、造型优雅的作品。诸如出现在宋代的梅瓶、玉壶春、斗笠盏等器物,它们的胎骨造型都强烈地显现了那种“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思想和意韵。这种仪表和风范成了宋瓷造型的主流,也成为后世长期追仿的榜样,至今仍为我们留恋和倾倒!
其实宋代的瓷器并非仅有这种浑然天成的淳厚感,有时她又是十分的瑰丽和精美。比如构图细腻
宋瓷之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