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配套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释扩展
以诗译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土的深情。
品诗人笔法
妙点揣摩
从字、词、修辞手法等方面进展多角度品析。
解词助读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折柳】:即《折杨柳》,古代曲名。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玉笛】:形容笛的精巧。
【故园】:故土,家乡。
3、跟诗人对话
优美地说读
1﹑对诗人说话,用第 二人称“你”
2﹑想象合理的细节
3﹑语言简洁
4、飞扬神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纷飞的雨雾洒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啊,诗人啊,你是不是打着伞在山中的小路上行走。
5、游子深情
思乡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李白)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
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第二课时
三、学习《逢入京使》 唐 岑参
1、关于作者
岑参: 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朗读指导
逢入京使
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3、诗词注释
入京使: 回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凭借,依靠.
传语:捎口信.
4、诗词大意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 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 涕泪仍然不干。
途中和君马上邂逅, 修书却无纸笔;
只有托你捎个口信, 回家报个平安。
5、探究诗歌
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非常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分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精品文档请下载)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致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大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精品文档请下载)
3。作者逢入京使为什么要托他报平安?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辞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精品文档请下载)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和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四、学习《晚春》 韩愈
1、指导朗读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和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