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标准?
背景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需要:外源性感染、医院感染爆发、新发传染病等;
6个标准与标准实施的需要:医院隔离技术标准、医院感染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医院消险.
如: 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 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 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新增内容)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
如: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新增内容)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消毒水平定义
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包括: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
包括: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 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
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如: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 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
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复方化学消毒剂:
配伍原那么:加强效果或者改变使用范围
消毒剂+消毒剂: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剂复配,例如季铵盐类与碘的复配、戊二醛与过氧化氢的复配,其杀菌效果到达协同和增效,即1+1>2 。
如:洁肤柔
消毒剂+辅助剂:一种消毒剂参加适当的稳定剂和缓冲剂、増效剂,以改善消毒剂的综合性能,如稳定性、腐蚀性、杀菌效果等,即1+0>1 。
如:碘伏
4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
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展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应进展消毒。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展审核,存档备案。
,遇污染应及时进展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展消毒〔每天进展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干净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
,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平安。
,及时总结分析与反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根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5 消毒、灭菌根本原那么
根本要求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展消毒灭菌。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标准第11章的规定。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外表,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标准,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本卷须知。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那么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上下
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到达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
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
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 或灭菌方法
a〕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