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瑟怨
【原文】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瑶瑟怨
【原文】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注解】
1、冰簟:喻竹席之凉。
2、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内。
【译文】
银床竹席多凉爽,我却偏偏不能入梦 ; 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远处传来几声雁叫,雁群飞过潇湘去 ; 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赏析】
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
三字露怨意。”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
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
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
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
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 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鉴赏】
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 只描绘清秋的深夜,
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 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
弦” ( 《汉书·郊祀志》 )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
寐上 ; 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 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 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
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
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
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 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
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
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
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
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
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
唐诗《瑶瑟怨》原文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