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方法老杨阅读附答案
有方法的老杨
张正
我所在的小学离市区不远,规模很小,只有两排校舍,老师公办加代课,一共才七个人。老杨是我们七个老师中的一个,他种了一辈子田,兼教了一辈子书,眼看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却赶上全省统一“消灭”是小明的事。”他欲言又止。
“小明不是蛮好的嘛?”
“好什么,哪比得上你们吃皇粮的!”
原来,仪化正在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一大批正式工将不得不面临转岗、分流、待岗、下岗的选择,像老杨儿子这样的临时工,已被列入清退范围,厂部已经召集他们开过会,让他们作好心理准备。
“不比以前了,以前大化纤坐牢的回来都有安排,如今多少职工子女大学毕业都没有班上!”老杨意气消沉。
“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许没有那么严重吧。”我抚慰老杨。
“这回不像是闹着玩,恐怕没有路了。”老杨说,“这个礼拜天我要出去跑跑看,不能坐着等死。”
星期天上午,我看见老杨骑着他那辆老式单车吱吱呀呀地往城里赶。他的自行车后吊着一只蛇皮口袋,口袋里有鸡痛苦地从剪开的洞眼伸出脑袋。下午,我再见到老杨时,他已坐在自己的小店里。
“上午跑过啦?怎么样?”我问。
“不怎么样。”老杨有气无力地说:“我去找人家,人家也自身难保——还是中层干部呢!”翻开了话匣子,老杨就没完没了:“过去像我儿子那样的岗位,扛扛包、上上货,又脏又累,正式工没人肯干,如今一改革,岗位少了,人家正式工也抢着干……”
说这些事时,老杨一脸的无奈,往日的意满志得已荡然无存。上班时在办公室里,他像秋天的茄子,病蔫蔫的,老师们都说:“老杨怎么啦,这段时间显老得很?”
老杨说:“明年就退休了,能不显老么!”
老杨的儿子还是穿着深蓝色的化纤厂服,却一连在小店里呆了许多天,引起了老师们的疑心:“咦,你家小明怎么不上班啦?”
“他呀,回来了!”老杨声音低得只有他自己听得到。
老师们发出一阵可惜声,却都很满足。
“小明要是文化程度高一点就好了,明年我退休,让他先在学校里代个课,说不定还有时机……”老杨在办公室里如是说了好几遍。
看来,老杨真的没有了方法。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__4年第7期,有删改)
(1)以下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p 和概括,(5分)
,种了一辈子田,兼教了一辈子书,后来在临退休前才转为公办老师,因此老杨是个有福之人。
,小学读了八年才毕业,因此老杨认为小明不是上学的料,让他出来赚钱是正确的决定。
,老杨不想让儿子随意在农村找个人家,于是老杨就为儿子找了个像模像样的工作,然后定下了一门城里的亲事。
“只请人家吃了一顿饭,钓了一次鱼,事情就解决了”,后来说“去找人家,人家也自身难保”,这两处语言描写,交代了老杨最后“没了方法”的原因。
“有方法”时的意满志得与最后“没方法”时的一脸无奈进展比照,写出了老杨的可悲,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只能懊悔莫及。
(2)小说中的老杨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p 。(6分)
(3)小说以“有方法的老杨”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p 。(6分)
(
有办法老杨阅读附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