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规划知识点
第一章 城市绿地功能
:
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和范围面积及内容。
2)根据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坚持“适地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也积极选用一些经过考虑的外来树种和有把握的新优树种(及品种)。
(3)重点树种以乔木为主,一般树种要丰富多彩,做到乔木、灌木、藤本及地被植物相结合。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并逐步过渡到以长寿树为主。
(5)常绿树与落叶树相结合。
5、防护绿地规划内容
(1)建立市域生态空间的保护体系
(2)确定防护绿地的发展目标
(3)进行防护绿地的分类布局
(4)提出防护绿地的设计导则与控制指标
(5)提出组团隔离绿地的布局要求与规划控制措施
6、防护绿地的类型
(1)城市卫生隔离带
(2)道路防护绿地
(3)城市高压走廊绿地
(4)防风林
(5)城市组团隔离带
7、附属绿地规划内容
(1)研究确定城市中各类附属绿地的发展、控制指标
(2)指出各类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导则
8、各类附属绿地规划指标要求
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
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学校、医院、修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9、其他绿地规划内容:
(1)“生态优先”的原则
(2)城市大环境景观格局的构建
(3)城市游憩体系的完善
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关系
城市绿地的系统性
10、城市绿地植物规划的基本要求
合理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开敞空间的绿色网络
大力开发利用地域性的物种资源
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增大城市绿地建设规模
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提高栽培技术和养护水平
古树名木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保护价值
11、规划总则之规划原则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分期实施,保证质量
实用适用,公众参与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
、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市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和防灾避险武大功能的活动。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A..以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预测城市绿化各项发展指标在规划期内的发展水平,综合部署各类各级城市绿地,确定绿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在一定规划期内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而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以城市为对象,以创造高质量的风景园林空间为目标的规划技术,通过绿地系统规划,最终要实现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确保安全、健康城市环境,引导和限制城市形态,提供户外的游憩场所,创造具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加强与城市内仅有的自然的接触,培养市民的乡土意识和人性回复。
市规划层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内容:规划总则、定额指标体系、绿地布局结构、绿地分类规划、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规划实施措施。
土地规划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出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的概念:是以风景园林学和城市规划学为主,并与其它学科,如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
:稳定性、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结构性、目标性
:
1)结合城市其他规划,综合考虑
2)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
4)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和近期安排相结合
: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
:
1)8种基本模式:点状、环状、网状、楔状、放射状、放射环状、带状、指状
绿地规划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