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打量”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等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讲述故事。
3.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画,告诉老师不行的原因(生汇报)
①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师:这个理由都找到了吗?所以没有时间再画一张。 ②“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师:“又在催她了"说明爸爸(催了一次又一次)。请你学着爸爸的样子催一催。爸爸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催玲玲快去睡吧,可见时间真的是来不及了。 ③“我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师:从玲玲的话中也知道时间来不及了.
师:此时的玲玲除了伤心、难过,还很(着急)(生说)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吧. 师过渡:此时的玲玲是那么的伤心和着急,爸爸是怎么做的呢?你能读读爸爸的话吗?(指名读)
生: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师:你觉得爸爸对玲玲怎么样?(生:很关心 )那你能带着关心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吗?(指名读)是的,在困难面前,哭是最不顶用的,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读)
3。 修改作品 再悟“满意"
出示第三幅图玲玲想了想,拿起笔,,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1)“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说说好在哪?
师:玲玲想了想,说明她在(动脑筋),她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生: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①比较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个方法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认真地看一看这两幅图,这一回我们也要(打量),老师把图片放大,我们再仔细(打量),看看玲玲的方法妙在哪里?(生汇报)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先弄脏的这个地方变成了(小花狗的鼻子),这块最大的黑点成了(小花狗的眼睛),最角落的这块变成了(小花狗的耳朵)。
师:看看这只小花狗多得意呀!它正懒洋洋的趴在楼梯上呢!你是怎么理解“懒洋洋”的?(趴在那一动也不动)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做动作理解“懒洋洋”
师:瞧,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那儿多舒适、多安心啊!连它也爱上了这家的一角。谁读读这段话?
②师:你们喜不喜欢这只小花狗(喜欢)老师也喜欢,都想上去抱一抱。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
(2)抓住“满意”一词,指导朗读。 师: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是对什么满意?
生:(理解“满意地”)对自己修改正的画感到满意,对自己动脑筋,想方法解决问题满意,对小花狗满意……
师:玲玲就是根据弄脏的地点、颜色、形状,通过动脑筋画了一只小花狗,这样弄脏的污渍不见了,我们看着玲玲的画也满意地笑了。是的,玲玲可真会动脑筋。让我们通过读夸一夸玲玲吧。(指名读,齐读)
领悟道理
师: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幅画更充满了活力。爸爸看了,快乐地说什么了?用“-—”勾画出爸爸说的话,并读一读。(生勾画、朗读)谁来读? 齐读爸爸的话.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师:玲玲听了爸爸说的话,明白了很多道理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8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