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资管新规“过犹不及”
2017年的最后几天,无论大小金融机构,看起来,日子都不太好过。
20: .
大资管新规“过犹不及”
2017年的最后几天,无论大小金融机构,看起来,日子都不太好过。
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在满足居民和企业的投融资需求、改善社会融资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正在愈演愈烈。
此时此刻,多部委联合行动,显然目标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初衷无害,过程“有毒”,一时间,各大机构扰了心境、慌了手脚、乱了方寸,起了意见。新规“苛刻”?
资产管理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市场。
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多家银行“上书”,直言新规“苛刻”,“寸步难行”。其中,部分条款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所以,《指导意见》甫一出台,各路诸侯便“按耐不住”了。
据报道,多家银行“上书”,直言新规“苛刻”,“寸步难行”。其中部分条款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首先是对于业务的影响,根据测算,银行理财存量资产的平均剩余期限约为3-4年。可以预见,根据政策的2019年6月过渡期结束后,将出现大量存量资产未到期而产品持续到期的情形。
根据现行的过渡期安排,过渡期结束后,银行需发行或续期完全符合《指导意见》要求的产品,但完全满足《指导意见》要求的大量产品将因其期限长、净值波动大等原因,而导致客户购买意愿低,银行发行难度大,造成大量未到期理财资产面临无产品可续接的困境。
其次,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引发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另外,如果银行理财投资分级设计的产品受限,存量资产到期后不能續做,对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再有就是《指导建议》中的其它项很难短期实现等。打破刚性兑付
以往是监管看不到,机构闷声做,收益看运气,风险在客户,这或许就是当前资管市场中的写照,尽管不无夸张,但也是实情。
在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案件已经表明,部分金融机构在开展资管业务过程中,通过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的方式,对募集资金进行资金池运作。在这种运作模式下,多只资管产品对应
大资管新规“过犹不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