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的小楷题款研究
摘 要:在当代画坛,中国工笔画面背负着继承与创新的使命。中国工笔画以形、线、渲染为基础,小楷书法在用笔和线条节奏表现上和工笔画有着先天的契合感。本文希望对工笔画与小楷书法相同性的探究,为当今工笔画的发展找迹显得瘦劲。尤其是宋徽宗在工笔画上的题字都采用瘦金书,将瘦金书与工笔画完美结合,瘦硬的书法风格与工笔画相映生辉。
工笔画的笔法精谨细腻。如《牡丹图》采用小楷书法在画面中呈现出猫眼的“竖线”。又如五代的画家黄筌,他的花卉翎毛,工细逼真,苍鹰如真物来袭。工笔画在唐代盛行开来。不仅因为画技法成熟,而且改进了绘画的材料。尤其是绢料的改善,推动了工笔画的发展。如米芾的《画史》:“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工笔画的工序先画好稿本,并反复地修改。然后,覆上含有胶矾的宣纸或者绢,并用狼毫的笔勾勒出图案,然后敷色,并一层一层渲染在画布,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工笔画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独特风格,例如,以线为造型,要求是工整与细致,采用中锋笔,保持了线条和内容的和谐统一。在工笔画从构图、线描、设色到细部的处理都有平面感、装饰性。装饰性来源传统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大自然中的物象,采用提炼、夸张、创造的手法达到艺术美感。
3 工笔画以线立骨的绘画特征
“有巧密而精细者”,这是工笔画的基本要求。采用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的形式可表现出来。而小楷书法与工笔画有异曲同工之意。工笔画写实,外形大概相似,注重意境。如在唐代的王维创水墨画中,尚意轻形,题材由人物转为描写大自然,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因而,画法就有工笔和写意之分。人物画由来已久,尤其在晋代时期,有顾陆展和张均,而唐代的阎立本以画历代帝王像为主,画法精致,上色浓重,除了人物衣饰细节表现外,更突出性格的特点。之后还有吴道子和韩干,以及周昉均都有极高造诣。而在工笔花鸟画方面,如五代的黄荃,钩花之后填色,富丽工巧。而徐熙独创的没骨画法,不用勾出轮廓,直接用色彩渲染出物象的形和神,表达细致,清新脱俗。由于画法比较简单,主要采用写意的画法,因此,影响比较深远。
《双喜图》是北宋画家崔白的代表作,崔白作画多用古法,骨法奇古,笔具天机,工写结合,用笔疏放灵活。图中所绘坡草、翠竹,随风摇曳,而又秀劲挺拔,难道不是书法用线之功吗?荆棘利刺,古木槎栎,土坡率意,兔鹊工细,都得力于书法点画之丰富。
在绘画理论上,元代赵孟頫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入画加强其艺术表现力,有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虽然多指写意画,但看他的工笔画,如《浴马图》中的人物鞍马,坡石景物的勾勒,《幽篁戴胜图》中的竹枝竹叶,禽鸟用笔,多与他的小楷书法用笔相同。
传统工笔画与小楷书法结合,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而逼真。不断加以创新,才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工笔画与小楷书法以细致入微的笔法,明快沉着的色调,具有东方意韵的笔触,工整细腻,抒写性并富有诗意的风格,表现在形与神、心与物、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在绘画上体现为虚、静、柔、淡、逸的审美情趣。以线造型为工笔画的骨干。明代画家边景昭的《三友百禽图》中,所绘禽鸟及松竹梅石,也无不体现出书法用线。
工笔画的小楷题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