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宋代耀州窑解析.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耀州窑
耀州窑







,旧称同官,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
,北宋末为鼎盛期,宋代六,透亮度好,亦有开片,较黑胎器少,为该窑历代青瓷中最为淡雅的瓷器。
3、造型特征:多仿晚唐与五代的金银器皿,比唐代清秀,器物底仍较大。
4、装饰手法:划花、剔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绘画化妆土(极少见到)。
5、装烧工艺特征:早期接受一器一支垫(三足支垫)一匣钵进行单件支烧烧成后盘碗满釉裹足上或外底心留有三点支烧痕,后来又发展为三点或一大堆托珠法,烧成后裹足釉的足底釉面上,留有三小堆托珠烧痕或底足粘满砂粒;晚期接受了刮掉足底釉的新方法。
6、施釉特征:通体施釉原委,多饰裹足釉。
7、底足特征:器物底仍较大,做玉环底,足多外撇。
8、产品特征:除青瓷外,兼烧少数黑釉、酱釉及白釉褐绿彩瓷。
宋代
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最优秀者。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致,布局严谨对称匀衡。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水水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早期于器面刻 划简洁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
1、器胎特征:早期胎有深浅两种,深者为黑灰或铁灰色,外施化妆土,浅为浅灰色,不施化妆土,均多含有黑色铁质小颗粒和气孔;中期全部为浅淡灰白色,无铁质小颗粒,不施化妆土,但有明显的白色介面层;晚期和南宋多呈灰白色,少数有浅灰和土灰色,不施化妆土。
2、器釉特征:早期多数为青灰或青黄色,少数有与五代近似的青绿和淡青色;中期几乎都为橄榄青色玻璃质金莹透亮度好,釉面光泽度强,釉虽薄但硬度大,很少发觉唐五代尚有的流釉、堆釉和干釉现象,很少见到釉面无光和橘皮釉现象,胎釉结合特殊紧密;晚期和南宋又出现了暗青、青绿、青黄、淡青、月白等多种色调。
3、造型特征: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
4、装饰手法:有划花(五代剔花和宋代刻花的帮助手法)、剔花(宋初尚有持续,中期后不见)、刻花、印花、贴花、捏塑、镂空。
5、装烧工艺特征:均接受刮掉器物底足釉装烧工艺。
6、底足特征:早期底足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简洁,由于初将烧柴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色泽与五代和宋中期相比,普遍发暗;中期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盛行斗笠状小碗,以足底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还盛行印花器。
:除青瓷外,兼烧少量黑、白、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
金代
金代产品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黄。大量运用陶范印花,满布器面的花纹渐渐削减,而在盘、碗内壁,大量出现菊花、莲花、水波、鱼鸭纹等,构图简洁,呈圆圈形。金、元时期一般接受叠烧,盘、碗内有叠烧痕,也有用一钵一器装烧的,则仅足端无釉。
1、胎釉特征:前期胎呈浅灰色且略显偏褐,此时很少见到宋橄榄色,多见豆青和翠青色,还烧有月白釉瓷;后期改为专为大众烧造的大路货,胎呈土白色、浅黄色、白中微黄、白中微棕黄等色,致密度和精细度略差,青釉呈青黄、黄青、姜黄等色。盘碗内底有涩圈。
2、造型特征:造型浑圆厚重,碗口部加厚,口壁甚至厚于腹壁,呈倒柱式造型。
3、装饰手法:刻花、印花。
4、装烧工艺特征:金元明各时期,所运用的窑炉结构及燃料均与宋代相同类,但金后期至元明,通风和炉体日渐增大,炉内气氛的变更也不在细致限制,所产青瓷几乎都具有姜黄色特点。
5、施釉特征:器内外施釉,足底露胎。
6、底足特征:玉环底,器底多饰釉,但底足多不经二次修整,足内墙外斜,外底多呈鸡心状,纹样多层次分布。 月白釉创烧于宋代晚期,成熟于金代,胎于同期青瓷相像,宋晚期月白釉,青度大,白度小,近似淡青色,釉层亦薄,还常在盘晚内壁或内心加饰印花装饰;到了金代,青色大大减弱,而白度明显增加,一般器物往往呈灰白或月白色,上乘者往往呈青白色,以白中隐隐透出青色为特点,多为素面,浑圆敦厚,釉层加厚,透光性差,如蜡似玉。
7、产品特征:前期以烧制豆青釉和月白釉青瓷为主,后期烧姜黄釉为主,同时兼烧黑釉、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
元明
元代产品器外一般施半釉,挖足浅,足较宽,似玉环底足,足内心有乳 状凸起。
1、胎釉特征:前期胎呈土白、土黄、黄白色,底足露胎部位呈土黄色、棕黄色或棕红色,釉多呈姜黄色,少数为青黄色,器内满釉

3、宋代耀州窑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aba
  • 文件大小3.07 MB
  • 时间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