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平法交底+软件
编制原因
编制依据
11G1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lab,labE
钢筋锚固
影响:
新规范中同时出现了锚固和基本锚固两个概念。锚固长度不再直接给出,而是需要计算,对于不同的受力位置所采用的锚固类型不同,增加了计算难度,同时旧规范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换算关系:
A、非抗震锚固长度la=非抗震基本锚固lab*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当钢筋直径大于25时,)
B、抗震锚固长度lae=非抗震锚固长度la*抗震系数(一、,,)
C、抗震搭接长度=搭接修正系数*抗震锚固
D、非抗震搭接长度=搭接修正系数*非抗震锚固
钢筋锚固
练习:
HRB335 普通钢筋抗震等级为2级 直径28,C30时 其抗震锚固长度是多少?(新旧对比)
钢筋锚固
软件处理:
在【复制到其他楼层】界面中,增加提示信息:基本锚固也会一同复制到其他楼层
机械锚固
机械锚固是减小锚固长度的有效方式,其原理是利用受力钢筋端部锚头(弯钩、贴焊锚筋、焊接锚板或螺栓锚头)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作用加大锚固承载力。
机械锚固
新图集中的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的6种形式:
机械锚固
软件处理:
在柱、梁节点设置中新增【纵向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形式】节点。(计算、统计原则见备注)
机械锚固
报表
报表说明:
1、详见《机械锚固汇总表》统计机械锚固个数,涉及一侧贴焊锚筋、两侧贴焊锚筋、穿孔塞焊锚板、螺栓锚头;
2、在《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表》中增加贴焊锚筋总重,在实体钢筋总重中说明不包括贴焊锚筋重量
综述
总结:
1、实施时间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抗震等级
5、钢筋类型变化
6、保护层
7、钢筋锚固
8、机械锚固
柱
1、基础插筋
2、嵌固部位
3、核心加密区
4、顶层边角柱
5、顶层中柱
6、变截面节点
7、墙、梁、板上柱
8、垂直筋露出长度
9、下柱大直径节点
10、纵筋柱根锚固
柱—基础插筋(未处理)
11G101-3
柱—基础插筋
新旧平法对比
计算
条件
04G101-4
11系新平法
插筋
hj>LaE(La)
a
max(6d,150)
hj ≤ LaE(La)
15d
箍筋
保护层厚度 >5d
不少于两根
不少于两根
保护层厚度 ≤5d
加密
软件暂未处理
柱—嵌固部位
无地下室时: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首层地面)
当有地下室:如图,在基础顶面嵌固部位由设计决定(可设可不设),地下室顶面仍然为嵌固部位P58
P7第8条规定:设计需注明柱的嵌固部位位置
柱—嵌固部位
有地下室,基础顶部不作为嵌固部位时, 纵筋露出及箍筋加密:
max(Hn/6,hc(D),500)
如作为嵌固部位,纵筋露出及箍筋加密:
Hn/3
对比计算:
柱—嵌固部位
软件处理:
1、计算设置23条新增【基础顶部按嵌固部位处理】
是: 在基础顶部(基础构件、地框梁)按嵌固部位处理,
柱纵筋露出、箍筋加密Hn/3;
否: 在基础顶部按非嵌固部位处理,柱纵筋露出、箍筋
加密取max(Hn/6,hc(D),500)
柱—嵌固部位
软件处理:
2、新增【箍筋加密区设置】:
可自行设置嵌固、非嵌固部位的箍筋加密。
柱—节点区箍筋
11G101:
新增节点核心区的箍筋表示方法P9 :
柱—节点区箍筋
软件处理:
在其他属性中的节点区箍筋处输入对应钢筋信息。
柱—顶层边角柱
11G101
对比变化分析:
1、新增角部附加钢筋
2、节点A,当柱外侧纵筋直接不少于梁上部钢筋时,可弯入梁内做梁的纵筋
3、节点B、C增加了弯折段长度与15d的判断
4、新增节点E,柱外侧纵筋到顶截断
柱—顶层边角柱
软件处理:
在【顶层边角柱外侧纵筋】节点中,C-1、C-2、C-3,解决图集中B、C、E节点,默认C-2(不分两批截断的情况);
算法见备注
柱—顶层中柱
11G101
对比03G101-1 新增节点C
说明:柱的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并在端部增加锚头(锚板)
此节点使用锚板构造,需要单独计算锚板工程量
柱—顶层中柱
软件处理:
增加默认节点1,对应新图集中D节点
算法:
纵筋直锚长度≥lae时,伸至柱顶截断,否则,弯折12d;
柱—顶层中柱
软件处理:
选择机械
新规则平法交底+软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