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一、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肠全长约5~7m,上接幽门下续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空肠
回肠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1、十二指肠 Duodenum
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因相当于十二个手指并列横向的长度而得名。因为它既接受胃液,又接受胰液和胆汁,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功能十分重要。
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小乳头
降部
十二指肠大乳头
十二指肠下曲
下部(水平部)
升部
空肠
胰管
十二指肠空肠曲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2、空肠与回肠 Jejunum and ileum
区别 空肠 回肠
位置 左腰区,脐区 脐区,右髂区,下腹区
长度 近侧 2/5 远侧 3/5
外观 粗,粉红,血管多 细,粉灰,血管少
淋巴滤泡 孤立 集合
血管弓 级数较少 级数较多
回肠(内面观)
肠系膜
空肠(内面观)
环状襞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小肠的组织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十二指肠
空肠
回 肠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回肠
阑尾
升结肠
盲肠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1、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一、盲肠
二、阑尾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三页。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起,导致分泌物潴留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细 菌感 染:大肠杆菌、肠球菌、链球菌等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三页。
2、结肠 Colon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
降结肠 (Descending colon)
乙状结肠 (Sigmoid colon)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3、直肠和肛管
痔疮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
第三十页,共四十三页。
第二节 消 化 腺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
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三页。
一、唾液腺
腮腺
舌下腺
下颌下腺
(salivary glands)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功能:湿润、清洁口腔;混合食物成为食团,利于吞咽;对食物有初步消化的作用。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二、肝
(-)肝的位置和形态
成人的肝重约为1500g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部,小部位于左季肋区。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与解毒,具有造血、吞噬、防御等功能。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三页。
(二)肝的组织结构
肝脏约有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轴贯穿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板(肝细胞索)。肝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
肝动脉→小叶间动脉
肝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消化系统解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