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修学导引》
隆 盎 编 述
第三章 净土法门大义
第七节 未得一心不乱,仍可往生极乐
一、一心不乱是往生的条件
世尊在《阿弥陀经》中明确开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到的,而是在临命终时,蒙佛接引时才“心不颠倒”而瞬间达到的。
三、如何争取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
平时老实念佛,如何能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标准呢?首先要明白应折服哪些见思惑业。
(一)、要真正解决不怕死这一关键问题
伏惑的关键问题是不为死亡所恐惧,所干扰,即“不为见思所乱”。一般人多怕死,死亡时如生龟脱壳是很痛苦的。念佛人应看破生死,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应明白,往生不是死,死是六道众生一期生命的完结,六道众生死后即进入中阴身,随后会再投生受报。往生是活着去极乐世界七宝莲池,莲花化生的,是瞬间活着往生的,不经过中阴身阶段。因此念佛人应彻底看破、放下生死,方可自在往生。要破除对生死的断灭见和常见。
善导大师在《答往生念佛文》中指出:“命终欲往生净土,须得不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缠,若得此秽身超生净土,能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著。”如果怕死,就是失去了求生西方净土的愿心,三资粮不具足,则不能往生。
(二)、不为世间事所乱,不得有恋世之心
一般人颠倒梦想,认为有一个确实永恒的我和我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损人利已,造下种种恶业而在六道中轮回,出离无期。念佛人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对世间情欲得失要看得破,放得下,不为所乱,才可真正老实念佛,一心系念弥陀极乐。念佛时不要想老伴儿孙财物美食等等世事,方可伏住惑业烦恼,逐步达到念佛的伏惑事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又指出:“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咛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困难之语,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需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 若病重将临终之际,家属不得垂沮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了,方可哀泣。若有丝毫恋世之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
(三)、老实称名念佛,是折伏惑业的最好法门
折伏见思惑业,不为见思所乱,念佛是最好的修行法门。学佛就是修心,折伏现行烦恼是修心要务。“南无阿弥陀佛” 是万德洪名,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威力量。称名念佛就是将佛的功德转为自己的功德。老实念佛,不但能消除宿业,也能折伏现行烦恼。老实念佛就是“是心作佛” ,即是“是心是佛”,与佛必定感应道交,临命终时必蒙佛菩萨接引。有佛力的加被,当然就可以完成真正的伏惑事一心不乱这一凡夫往生的最低标准。
四、凡夫平时念佛,不必达到一心不乱
已如上述,凡夫平时念佛,不必要求达到理一心不乱,也不一定要求达到念佛三昧事一心不乱,未真正达到伏惑事一心不乱,也可以往生。往生的最低条件,只要蒙佛菩萨接引,在佛力加被下,即可达到真正的伏惑事一心不乱而瞬间往生。伏惑事一心不乱,是自力的老实念佛和佛力的慈悲加被共同完成的,而且主要是蒙佛接引时由佛力来完成的。所以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易行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无上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特别法门。
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好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
净土修学导引1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