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战争动员:指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 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2 人力资源:是国家人口中一切可资用以战时社会活动的人口总和。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人力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役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的动员,才能顺利进行战争,并夺取胜利。3 物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资用以战时社会活动的物质资料,既包括生产,生活物质资料,也包括直接作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和物资。 4 财力资源:是国家一切可资用以战时社会活动的财政金融力量,保罗税收能力, 国家储备金,社会资金筹措能力,争取友好国家财政援助能力等。 5 临战动员:指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 6 战争初期动员: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 7 战争中期动员: 指完成第一步战略任务后战争相持阶段的动员 8 后期动员:指一方转入战略反攻后直至战争即将结束时的动员 9 政治动员:指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 10 民防动员:是指国家发动和组织民众战时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减少空袭损失所采取的措施 11 兵员动员:是国家为进行战争而征集或招募适龄公民到军队服现役所采取的措施。它是武装力量动员的重要内容 12 兵员动员时机:指战争爆发前,从启动到满足战争初期兵员需要恰到好处的动员过程。 13 预先号令: 指动员命令下达之前,为使下级在精神,物质和组织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而发出的预告性命令。 14 先期动员: 指在接到上级预先号令后,为了适应兵员动员的需要而先期采取的一系列动员措施 15 兵员补充区: 又称兵员动员区或兵役管辖区,是为军队补充兵员所划分的区域1,西汉时期,设武库令负责兵器的管理和分配。 2, 1793 年 8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府为抗击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而颁布的(《全国总动员法》。 3,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防动员起源于资本主义初期 1793 年 4,第一次世界大战,动员总兵力 7400 余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动员总兵力 亿人。 5,“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大胜利,那么,以色列动员就是第二大胜利。”指的是 1973 年 10月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 6,现役部队也要接受动员才能形成战斗力 7,无论秘密的兵员动员,还是公开的兵员动员,有效的掩护均不可少。 8,预先号令具有命令的性质 9预案拟好后,须经同级党政军首长审定。并报上级政府和军事部门审批,经上级批准后,分别下达给所属有关单位。 10,兵员补充区,在我国,由总参谋部统一进行划分,通常按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划定。 11预备役制度是兵员动员的基础 1 为现役部队补充满员动员的特点: 1动员程序简捷 2动员方式灵活 3动员活动较安全 2 预备役与对动员的特点: 1成建制动员 2动员组织指挥复杂 3装备物资补充量大 4动员掩护任务繁重 5反应迅速 3 组建部队动员的特点: 1动员工作牵涉面广 2以民兵组织为基础 3初期部队管理难度大 4 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兵员动员的特点: 1战场规模有限,兵员的数量需求降低 2战争高技术化,兵员的质量需求上升 3战争突发性,兵员动员的应急性提高 4兵员动员部署趋向海空战场 5兵员动员的对象以编组预备役为主 1 民兵动员的任务: 1动员民兵积极应征,踊跃参军,保证部队兵员补充 2动员民兵配合军队作
国防动员(战争动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