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历史: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修订初中历史配套教材
历 史 教 案
History Lesson Plans
第 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
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 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
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
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
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
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
(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第 3 页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
精品教学设计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
《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
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
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
第 4 页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
精品教学设计
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
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七年级历史: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玉柱儿
  • 文件大小191 KB
  • 时间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