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叉车出口风起云涌
刘兆录,出口量也水涨船高,惊人增幅令他国艳羡。截至2007年底,在世界上近200个国家中,有172个在进口、使用中国制造的叉车,全球的物料装卸搬运过程已深深烙上中。合格,将使叉车企业的出口业务面临的风险变大,很可能因一个小小的问题或挫折而导致企业被迫退出某一海外市场。
从以往情况看,国内叉车产品要想顺利打入国际市场,一般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通过相关认证。取得相关国家的认证是影响叉车产品能否进入这些市场的关键。例如,CE认证标志是被允许进入欧盟市场销售的通行证,而且通过CE认证后,在美国、日本或其他国家也能获得很好的出口效应。现阶段,获得有关国际认证是我国叉车出口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难关。
第二,通过质量关。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比国内市场高。以某些工程机械产品为例,目前我国产品1000小时可靠性试验和“三包”期内的统计资料,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150~300小时,而是500~800小时。如不采用进口发动机,我国产品的大修期寿命只有4000~5000小时,而达到8000~10000小时。如果产品质量不能达到国际通行的标准,就很难被国外的客户接受。
第三,提供令客户满意的售后服务。叉车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持续的售后服务,因此,服务的及时性和品质也是影响客户购买的重要因素。现在看来,通过当地代理商提供售后服务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企业在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为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通过知识产权关。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严格。例如在美国,如果某一个产品侵犯了美国诉方的知识产权,致使美国国际委员会(ITC)发布普遍排除令,那么生产同类商品的所有企业都将会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为了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许多国内企业都在加快、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存问题与应对策略
近年来,中国叉车出口快速增长,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国内叉车企业风起云涌,竞相争雄,价格大战一触即发。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如何免受国外反倾销、技术性贸
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侵权的困扰,是目前中国叉车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中公司总经理赵已铭介绍,2004年4月中国手动搬运车类产品遭遇欧盟反倾销诉讼,这是我国工业车辆产品首次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诉讼,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近年机械类产品出口的经验看,反倾销应诉难度加大,而且常常引起连锁反应。
虽然迄今中国叉车还没有遭遇反倾销,但它就像一把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叉车出口量的快速增加,随时可能落下来给我们致命的打击。2005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差一点对原产于日本的内燃叉车实施反倾销制裁,至今仍令日本叉车企业唏嘘不已。这实际上也给中国叉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为保障和促进中国叉车出口的健康发展,不久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组织召开了“2008中国工业车辆出口会议”,会上制定并发布了《工业车辆行业出口自律倡议书》,希望借此规范企业行为,规避风险,推动中国叉车
中国叉车出口风起云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