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里有什么?
动脉脉搏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威廉•哈维(1578-1657)的血液循环理论从根本上改变千年以来盖伦主导的有关心脏、血管和脉搏等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人体血管内,无论动脉还是静脉流动的只有一种血液而不含有气体/动脉搏动并非来自征等四个方面。
脉率:多数情况下脉率与心跳速率一致,即反应心率。正常人在每分钟60~100次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被称为心动过缓或过速。
快速脉率可以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焦虑、情绪激动、发热、败血症、咖啡因、某些药物和妊娠等情况),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规律性脉缓慢搏可以见于窦性心动过缓(长期体力活动者或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睡眠、血管迷走神经发作、心脏传导阻滞、某些药物、体温异常和颅内压增高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窦房结病态综合征等。
脉律:通常情况下,脉率是规整有序的。
窦性心律不齐可见于呼吸的影响,吸气时加速,呼气时减慢,这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主要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不同心律失常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的如异位搏动(早搏),房颤完全不规则性心律等。
强弱:在脉搏波记录上表现为不同振幅,反应不同时间点的血压。
这通常可以反应两方面信息,一方面反应动脉通畅性,另一方面评估左室射血功能。人们通常把脉搏触诊强度分为四级五等,即0/4缺失,+1/4弱,+2/4正常,+3/4增强,+4/4亢强。以离心脏最近的颈动脉触诊最能够反应这些信息。在脉搏波形图上表现为振幅的变化,也反应血压的状况。
细弱脉常见于低心排血量、低血容量;洪脉常见于老年人、焦虑和高血压等。
特征:描述某些状态下脉搏的性质特点,自古以来人们就观察到某些特征性脉搏与某些疾病之间的联系,现代医学为这些特征性脉搏提供更详尽的证据信息和分类描述。下面是一些典型特征性脉搏:
1•外周动脉不对称或差异脉搏:脉搏检查应该对对称性动脉或多处表浅动脉脉搏同时进行检查,因为在一些动脉性疾病时,不同部位动脉脉搏是不同的。
比如,在主动脉弓炎症或者动脉瘤时,两侧桡动脉脉搏就可以不对称,甚至出现一侧无脉的表现。再如,在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LericheSyndrome),又称主动脉分叉闭塞综合征时,股动脉脉搏就可以比桡动脉脉搏显著延迟、减弱甚至缺失,如下图所示:
橈动脉脉搀波形图
JnnnJoooo15105dheuj
股动脉脉搏波形图
2•洪脉:脉搏波上升支斜率增加,波形振幅增大,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脉压差)增大。主要见于高心输出量的状态,如焦虑、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全身性静脉痿等。在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因是,每次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包含肺静脉来源和主动脉返流的血液(如下图所示)。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原因。
主动脉離关氐不全患者股动脉脉搏波
3•双波脉:在同一个心脏收缩期出现两次脉搏脉冲波(如图所示),主要见
于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无狭窄的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等三种状况。
X€E■号I-审兰d?±L-4・p£答霍
更度主动脉媾关闻不全患者総动蘇记录到的双液脉
4•细弱脉:左心室搏出量的减少导致脉搏压力或搏动减弱,称为细弱脉,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室功能减弱。如果同时伴有脉率增快称为细速脉,见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如休克。
IeSLESN牲片%ESP
重度主动牀墙铁窄患者记录到的址弱脉
5•重博脉:也是一个周期内出现两次脉搏搏动,但是第二次脉搏出现在舒张
期,是原本存在的舒张期脉搏搏动的加重。重博脉的病理生理的起源复杂,主要见于具有低每搏输出量和高末梢血管阻力(如图所示)严重左心室衰竭患者;但是,也可以出现在相矛盾的具有极低全身血管阻力的高输出状态,比如高烧和脱水状态。
6•交替脉:每每间隔的两个脉搏振幅存在明显差异,前提是患者心律是规整
的,因为不规整的脉搏搏动振幅本身可以存在差别。交替脉通常是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和心脏衰竭的标志(如图)。
7•奇脉: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或消失,故又称吸停脉。是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的典型体征,原因在于心包腔内压力升高,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吸气时体静脉回流室血量减少,左心输出量减少,致使脉搏减弱甚至消失。也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和严重哮喘等。
心包填塞患者深吸气时肛动脉记录到的奇脉
8•心律失常脉搏:心律失常经常改变外周脉搏的特征。不规则心脏搏动导致
心输出量不恒定,外周动脉脉搏除了表现为脉律不规则外,还可以出现脉搏强弱的改变,比如,房颤就是典型的例子。
*甲PPPpPPppp
40-b*—*1
0-
脉搏检查的临床意义
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的生物医学知识和诊断手段,各民族传统医学都不约而同地高度依赖脉搏触诊方法。直到今天,在中医、阿育吠陀医学和尤那
脉搏里有什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