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
李红琴
壹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的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的
1同学们两个人一组合作量出和桌子同高的纸带.
5.活动:量纸带。
谈话:请你提醒一下旁边的伙伴,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用同一只手测量。
前一拃的指尖和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量完一拃就在结尾处画线作为记号。
6.指导记录。
测量两次,分别记录下来,并观察测量结果.
7.展示汇报。
将测量完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
研讨
1.观察考虑。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及纸带,看看大家的测量记录和结果。
考虑: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2.学生概括。
(1)用纸带标识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2)是否是用同一人的同一只手进展测量;
(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挨着一拃,即首尾相连;
(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一样;
(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同,一拃的长度也不同。
总结拓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拃作为标准进展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由于我们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2.知识拓展.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手来测量,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还能用作测量工具呢?
老师出示课件:一虎口、一脚、一步、一臂、一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不同的“单位”,并强调用什么部位测量,单位就是什么.(精品文档请下载)
3.活动拓展。
谈话: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展测量,并绘制如以下图的家庭尺寸图(老师出示课件中的图)。
(精品文档请下载)
测量步骤:先预测,再选择用哪个单位适宜,然后量一量,记录下来.
板书: 用手来测量
一拃 首尾相连
贰 说课稿
说教材
第一个活动要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要强调伸出大拇指和中指进展测量,才是一拃,要和“一虎口”区分开。可以通过“量桌面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个活动要让学生量课桌的高度。测量高度有点费事,用纸带来作为高度的替代物,学生就会在纸带上从起点开场一拃一拃地量,量一拃画一条线,首尾相连做标记。(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个活动是搜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展数据分析(假设学生学会用“多一点点”的词语来表达,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测量的单位和要测量的物体并不完全匹配)。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会通过观察数据和测量纸带考虑:“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学生会发现用手作为工具进展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会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也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一个测量工具是有相应的测量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这样才能得出结果。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说学生
在本课教学
《用手来测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