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八中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科目: 语文主备: 田慧平辅备: 牛金爱柳文华审核: 牛晋山时间:
学时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课时+ 20 分钟自习课)主讲: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导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四、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五、导学方法:
六、导学准备:
七、导学过程:请教师列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问题若干,并给出小组解决问题、展示及评价办法与方式。
学习过程:
:看注释,试译全文;编提纲,试背全文。
《孟子》:孟子,名, 家, 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并有“亚圣”之称。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计261章,约35000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
,疏通文意。
(1)全体诵读课文,教师再范读。
(2)教师巡视,释疑点拨。
(3)对照书下注释,学生独立思考,逐段疏通并翻译。
。
。
“人和”的重要性,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例子,举例论证。
:(1)本文论述的是不是军事问题?孟子是否主张打仗?
(2)本文论述的作战目的是什么?
(3)第一段和第二、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二、三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通假字:
(2)字词:一词多义:
利、道、池、兵、之、而;
古今异义:亲戚、去。
(4)词性活用:域固、威
: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四、当堂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7
得到多助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