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单 位:舞钢市二中
作 者:罗以从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的
"语未毕,上曰:“卿勿
复言,吾已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精品文档请下载)
赵普认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为宋太祖的担忧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的措施?
于是赵匡胤为收其精兵,决定宴请自己的武将们喝酒,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生讲述故事)
为收其精兵赵匡胤还采取的那些措施?
(2)、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A、军事方面: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拥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讨论:穿越光阴隧道,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到大宋王朝,同学们作为军队驻防地的士兵,我作为新来的将军,大家会拥护我造反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B、行政方面:
中央:采取分化事权 的方法,削弱 相权 。
地方:主要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设置通判,以分知州在权利。
C、经济方面: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即便如此,宋太祖仍有担忧,担忧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4、重文轻武的国策(论从史出)
(1)、重文轻武的表现有哪些?
史料记载: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精品文档请下载)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文臣统兵.
材料研读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绩,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精品文档请下载)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精品文档请下载)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参军为荣?
武将地位降低,不仅平日不受重视,打仗也处处受牵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结论:1、重文官,抑武将,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史料记载
北宋的科举
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109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409人。(精品文档请下载)
武举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结论:2、重文教。改革和开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时空隧道:
假设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
(2)影响:(积极)
宋朝的重文轻武,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分为二的对待问题(消极):
材料研读: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宋将官职别离,知其官不知其职着十有八九,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17000多人,比实际需要多出两倍,有时三五人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