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研究组给予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设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对研究组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5个主要指标:分级护理落实率、患者身份识别有效率、专科技能合格率、高危风险评估及高危药物管理使用合格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讨论: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和管理心血管内科有助于提高护理安全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本研究阐述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作用,旨在为接下来提高护理工作制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在48~85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心肌病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35例,高血压患者30例,心率失常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P>)。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共11名,女10名,男1名;年龄在27~38岁之间;职称:三级责任护士4名,初级责任护士5名,助理护士3名,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人员均无变动。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组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体措施如下:
心血管内科护理小组成员主要有5名初级责任护士、三级责任护士4名一级助理护士3名构成。三级责任护士负责组织医院门诊护士长对敏感指标的筛选与设立工作;初级责任护士负责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筛选设立过程中统筹管理工作;助理护士担任过程中各类杂项事务,辅助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意见收集等工作。
(1)参考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思路,建立起以数据为基础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进行三轮专家和护理部门审批、修订后,最终选出10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以及30项三级指标,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2)采取问卷调查、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医院内心血管内科相关责任护士进行调查,对初步拟定的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分,最终选择出5个项目作为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分级护理落实率、患者身份识别有效率、专科技能合格率、高危风险评估及高危药物管理使用合格率等。
将心血管内科中每位患者落实到每一位相关责任护士身上,入院后2小时观察并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