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上海“十三五”规划既要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又要为上海未来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上海是 2400 多万市民的家园, 美丽城市、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十三五”时期(2016 — 2020 年)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上海承担着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家战略, 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 承载着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百姓期盼。“十三五”规划凝聚着各方智慧,实现规划蓝图需要每一位市民俯身耕耘。 1 、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各种风险挑战变化交织, 上海从国家大局出发谋划自身发展, 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 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 2 加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力度, 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新提升,上海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 , 2015 年达到 万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元。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 67%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 60%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 左右。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步启程。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先行先试, 聚焦制度创新, 建立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树立了新标杆。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资国企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等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 820 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近 倍;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 535 家,比“十一五”末增加 230 家; 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 600 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14 倍。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四个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金融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运行,“沪港通”、跨境 ETF 启动实施,上海金融市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 18% 左右;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 1 万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达 30% , 钢铁、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上海价格”加快形成; 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 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三、国际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服务全国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节能低碳发展,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 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中小燃煤锅炉替代等工程, 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大力推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www. 3 进污水厂网建设和污染源截污纳管,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 90% 。建成青草沙和东风西沙水源地,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水源供应格局。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平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 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增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统一, 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标准持续提高, 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基层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住房
上海市国民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最全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