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修正前人本草之误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临床理论,认识到本草"关系颇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为了纠偏正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劳动群众请教;为了考察药物的形态、生长、性能,他不惜远涉千山万水,足迹普及大江南李时珍修正前人本草之误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临床理论,认识到本草"关系颇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为了纠偏正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劳动群众请教;为了考察药物的形态、生长、性能,他不惜远涉千山万水,足迹普及大江南北。
李时珍对宋代苏颂?图经?中的老鸦眼睛草与龙葵龙珠之考证即为一例。李时珍曰:"龙葵、龙珠,一类两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为龙葵,生青熟赤者为龙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辽远。杨慎丹铅录,谓龙葵即吴葵,反指本草为误,引素问、千金四月吴葵华为证。盖不知千金方言吴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并正之。";李时珍的这一段表达不仅将龙葵、龙珠作了归并,辨正了?图经?老鸦眼睛草与龙葵各立一条之误,还辨正了杨慎龙葵即吴葵之失。阐述透彻、明确,使龙葵、老鸦眼睛草、龙珠、吴葵、蜀羊泉等之间混乱的名称得以厘正。
古代本草常将通草与木通互相混淆,或将两者视为一物。李时珍以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纠正了前人的这一错误。?神农本草?之通草,?本草纲目?释名为五代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之木通。时珍曰:"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宋本混注为一,今分出之";。他在"集解";项作了进一步详释,"其枝今人谓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经言味辛,别录言味甘,是两者皆通利也。";
菝葜、土茯苓是古今长期混乱品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莼,茎生细点,其叶不对,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其根如菝葜而圆,其大如鸡鸭子,连缀而生
李时珍修正前人本草之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