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丁文文
第一页,共六十页。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是多条引流管共存,而每一条引流管末端放置的位置不同其引流的目的和名称也不同,确保引流管的功能,对监测病人病情,促进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第二页,共经形成完整包膜,可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以排空积液,利于脑组织膨出消除死腔 ,硬膜下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及小儿,占颅内血肿的10‰,特点:外伤轻微、出血缓慢、缓解期时间长
CT一旦确诊伴颅内高压症状立即行:颅骨钻孔引流或血肿清除引流术
第十九页,共六十页。
硬膜下引流
(二)护理
术后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注意体位引流。引流瓶应低于创腔30cm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药,也不严格限制水分摄入,以免颅内压过低影响脑膨出。
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
第二十页,共六十页。
硬脑膜外引流
(一)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颅内血肿术后,肿瘤术后,颅骨修补术后等,预防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
硬脑膜外引流
(一)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与血肿腔处于同一水平或低于切口,引流瓶低于头部或使用低负压引流。使头偏向患侧以引流彻底。
硬膜外引流排液通常在6~12小时停止,术后24~48小时之内拔除硬膜外引流管:血液聚积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一般成人幕上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即可引起颅内高压症状,一旦确诊立即行血肿清除术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
硬脑膜外引流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
腰池穿刺持续外引流的护理
置管位置 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引流物为脑脊液。
目的:引流血性脑脊液 颅内感染引流病灶
降低颅内压 治疗脑脊液漏
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引起低颅压。
术前用药 术前30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页。
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护理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页。
术后护理
严格控制流速:小于或等于10滴/min一般2—5滴/—20㎝为宜,引流袋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一般引流液控制在40—350ml/d。
颅内低压综合征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给予放低床头及停止、放侵引流速度的处理后,头痛得到缓解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页。
预防引流感染
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做好床头交接班
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渗出。
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逆流。
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
及时拔管 在腰穿持续外引流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页。
总结
开颅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神经外科专业护士所必须掌握的专科基本技能,严密观察引流物的量、性质及颜色,结合意识、瞳孔变化,预防再出血发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保证。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
胸 部 引 流管 的 护 理
第三十页,共六十页。
胸膜腔有关知识
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
形成的封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排除胸膜腔内积液,积气;
恢复和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
发现胸膜腔内活动性出血,支气管残端瘘等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
引流的装置
胸腔闭式引流管
水封瓶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
引流的原理
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
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
引流管的位置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
,管道密封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
严格无菌,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装置保持无菌;
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
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100cm,防止引流液逆流;
定时更换引流瓶;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