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作者作品介绍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表现了周副主席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⑤结尾的神态描写,与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笑得痛快”是因为他为战士们又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的教育而欣慰,传神地表现了周副主席心系战士安危的高尚人格和指挥若定、高瞻远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袖风范,也倾注了红军战士和作者对周副主席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杨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①§3“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杨光救人心切(忘我)、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
②§18-20“立时惊住”——“惶惑”(不知所措)——“不安”(内疚)——“大吃一惊”、“觉得心头像刀在绞”,这些心理描写,形象细腻地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的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集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③§41心理、动作描写表明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崇敬心情,并从周副主席的话中获得了力量。
揣摩语句,体悟深意(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方面是了解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品读文章凝练自然的语言,更要体悟文章富有深意的句子的内涵。)
『在文章的开头用一两句话或一段简短的文字作为“题记”是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的手法,因为它往往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选作“题记”的文字要么是富有哲理的话,要么是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话,要么是能引人深思或受启发的话,且这段文字都是和文章紧密相连的。
』本文“题记”除指出了故事发生的特定地点外,还借藏族同胞之口,道出写作意图:我们应不忘历史,牢记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创造了今天最甜最美的生活;我们更应该继承先烈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甜更美的新生活——与正文§39周副主席的话照应。“最甜”一语双关。 读了“题记”,使读者顿生敬意,会以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完全文。
§38“革命斗争……把草吃得好一些!”是周副主席在引导红军战士:要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39“也要记住这些草”,并不是“感谢”毒草,而是因为这些草使我们明白了革命斗争需要正视困难,需要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锻炼得更加坚强,进而战胜困难;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有两层含义,一是红军吃草维持了生命,战胜了困难,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一是红军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地生存和战斗,练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野菜充饥志越坚”,这样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后文警卫员的话是这个句段意义的扩展和延伸——红军吃草、流血,是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生活虽然困苦,但精神富有、高尚,因此本质上是强大的。
§40周副主席的声音既是“又慢、又轻”,为什么它却“像沉雷一样隆隆地”?因为周副主席对革命大业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
§41 “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
《草》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