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这个有机结构当中,历史事件可以喻指为骨,历史文化可以喻指为血,
历史人物可以喻指为肉—— 历史人物评价之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在历史这个有机结构当中,历史事件可以喻指为骨,历史文化可以喻指为血,
历史人物可以喻指为肉—— 历史人物评价之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陆游之感慨,或许就是人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普遍会遇到的困扰与纠结。
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
在历史上,愿意尽显自己的身手,做成一番事情(且不论事情的善恶对错),
因而在历史上留名(且不论是美名还是骂名)成为历史人物的人可谓大有人在。
桓温所言“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道出了一些汲汲于在历史
上留名者的共同心声。尽管我们可以不屑于历史上一些人的心态与作为,但是我
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各式各样的历史人物的卖力表演,才使得我们的历史变得
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魅力无限。
毋庸置疑,历史人物就是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是历史聚光灯照耀的中心点。
如果说,在历史这个有机结构当中,历史事件可以喻指为骨,历史文化可以喻指
为血,那么,历史人物毫无疑问可以喻指为肉。骨架使人得以成形,血液教人得
以鲜活,而肉体则赋予人以具体的形象。
显而易见,解读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通
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走进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
们认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然而要真正看清那些已经消逝、渐渐远去的历史身影,
又何尝容易?要客观做到“知人论世”,在抱有“同情之理解”基础上,走进他
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从而体认其思想动机,评述其
功过得失,更是困难重重。
这中间,最重要同时又是最给人造成困惑的,就是对历史人物作价值判断与
评价。受研究者自身的阅历、观察问题的角度、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种种因素的制
约,对某一历史人物的具体评价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历史研究中大量
存在的现象,也是导致人们思想困惑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评价上价值判断的分歧,最关键的因素,也许是道德尺度与历史尺
度之间的纠葛与对立根据我的观察,历史人物评价上价值判断的分歧,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最关
键的因素,也许是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之间的纠葛与对立。具体地说,对于某一
具体的历史人物,用道德衡量或用历史衡量,往往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功过得失
结论。在道德上占有优势,在人格上具有魅力的人,并不一定在历史上经得起检
验。反之亦然,历史上有大贡献的人物,其所作所为也常常得不到固有的传统道
德认可,不能成为人们真心景仰钦慕的人格楷模。而历史研究者侧重于一个方面
对其展开评价时,大量尖锐的意见分歧便立即凸显出来了。各执一词,导致持不
同观点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意见完全没有交集。
这也是历史上诸多杰出人物“身后是非”、千秋功过任人评说,言人人殊的
原因之所在。以封建帝王为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是心仪于汉文帝刘恒、
历史人物评价之道德尺度与历史尺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